中国黑客史(1)
“黑客”一词来源于英语动词hack,意为“劈,砍”,也就意味着“辟出,开辟”;很自然地,这个词被进一步引申为“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工作”。计算机黑客在自己熟知的领域中显然是极为出色的,个个都是编程高手。
这个带有褒义的词在60年代~70年代用来形容独立思考、然而却奉公守法的计算机迷。他们云集在技术精英的堡垒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现代黑客可以把他们的精神祖先一直追溯到那里,这让美国的黑客一开始就有很好的学术底蕴和很强的道德底线。
史蒂文•利维在《黑客:计算机时代的英雄》一书中将黑客的工作最早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时期。那时,一群才华出众的学生结成小组,经常通宵达旦地在实验室里操作机器。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天才的年轻人终于找到了进入计算机工业较低层次的途径,那就是个人计算机产业。
熟悉个人计算机历史的人都承认,正是黑客和黑客精神催生了个人计算机产业。个人计算机产业的两个明星公司微软和苹果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沃兹都是黑客出身。盖茨曾经因为非法入侵而被惩罚远离计算机一年,而沃兹是著名的自酿计算机俱乐部的成员,这家俱乐部的成员清一色全是黑客,他们的目的就是打破强权的IBM对计算机工业的垄断。事实是,他们还真的做到了。
个人计算机革命的故事,就是一夜暴富的黑客为他们的成功所困惑的故事,是信奉电子民粹主义的工程师在车库中焊接改变人类生活的机器的故事,也是将辛苦积累的知识与信息无条件地与大家共享的故事——这种共享精神在其他工业极为罕见,但对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共享、充满激情、颠覆世界,这是何等让人神往的黑客精神啊。
中国黑客在一开始也是如此的有如乌托邦一样纯真和美好的,在中国互联网的前身CFIDO里就汇集了中国诸多有理想、有道德底线、有技术追求和正义感的黑客。但遗憾的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太迅猛,转型下的中国又有太多的诱惑让人无法把持。
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代黑客们在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财务自由和人格独立的时候,就开始被迅猛发展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漩涡而抛离出去,在诱人的商业利益面前,他们有的淡出江湖,逍遥自在;有的主动和被动的招安,戴上了白帽子而失去自我独立发展;有的开始自甘堕落,开始放弃理想而追逐短利,开始黑吃黑;有的则放弃自己的事业,蜗居某些大公司门下……他们很遗憾的没有成为互联网这个产业的脊梁和主流,而是逐步边缘化。即便有坚持自己梦想,远离官方、远离商业化,希望独立发展的江海客之流,一直固守实验室本色,长期做着技术积累的部分公司,多年时间下来也未能成长出类似赛门铁克这样的牛叉企业来,不知是江海客们的不幸,还是我们这个产业的不幸。
而中国黑客文化本身又缺乏足够深入和系统的梳理和提炼,这让黑客精神被大众误读,更谈不上传承和发扬光大。一方面,黑客被等同电脑窃贼,在公众层面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另一方面,诸多只懂皮毛的小黑客们由于没有受到正统和成熟的黑客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而这种没头脑支配下的言行更多是这个光荣群体抹黑。
还是让我们再读一读利维在他那本久负盛名的黑客电脑史中提到的“黑客准则”(theHackerEthic)。这些准则包括:
对计算机的使用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和完全的。
所有的信息都应当是免费的。
怀疑权威,推动分权。
你可以在计算机上创造艺术和美。
计算机将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好。
虽然没有人把这些准则写进宣言,但是,它们却已经成为真正的黑客们在塑造计算机技术时的行为方式。
上帝把某一项天赋赋予了你,那么,他必然把你的其他一部分给偷走了,对于有着超人计算机天赋的中国黑客们,需要让自己更有正义感,更有使命感。很难想象,如果缺乏必要甚至是强大的自我期许,中国的黑客们断然不可能能有什么光荣与梦想,这个本应成为社会进步和革命最重要的推手力量,将会走上自绝之路。
来源:《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史1995-2009》(作者:林军)
做亚马逊之类跨境电商平台、线下B2B贸易的卖家,或者是要从PayPal提现,可使用Payoneer派安盈(P卡)来收款。用【野猪尖的推荐链接 】 http://tracking.payoneer.com/SH33n 来注册,当你累积收款1000美元时将一次性获得25美元奖励。Payoneer注册咨询QQ:282212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