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牛排曾在《连平中学百年发展简史》中提过连平县长罗仲达集结封建财产创办连平中学的故事,随着手上史料的增多,其为人越发让人扑朔迷离,不知是个啥样的人。罗仲达的老家在广东梅县,他和连平的渊源始于周总理的一个电话。
照牛排曾在《连平中学百年发展简史》中提过连平县长罗仲达集结封建财产创办连平中学的故事,随着手上史料的增多,其为人越发让人扑朔迷离,不知是个啥样的人。罗仲达的老家在广东梅县,他和连平的渊源始于周总理的一个电话。
连平锯板坑钨矿,位于内莞镇高湖村,是中国十大钨矿之一,已探明三氧化钨储量在10万吨以上(仅次于江西大吉山钨矿)。除钨矿外,锯板坑矿床还伴生有锡、铜、铅、锌、锂、银、铁等矿产资源,是国内特大型石英脉钨锡多金属矿。在海拔500至1000米的崇山峻岭间,锯板坑钨矿是如何被发现的?
1)自己花很多时间搜集大量史料,东拼西凑成文几千字,不做标题党,最后往往阅读转发寥寥。快餐文化时代,都挺忙的,照牛排写东西本身就慢,不如像刷抖音短视频一样,搞些小短文吧。最近我搜到一些民国时期的旧报纸,上面有几十上百年前的“连平新闻”,通过这些罕见的旧闻,一窥建国前的连平历史人文风貌。《1938年让连平人束手无策的赤痢》算是第一篇,本篇旧闻是叶剑英元帅早年在连平的战斗。
1)在《连平上坪谢氏族谱》的记载中,时常见到一种现象,某代人兄弟不少,也有详细的出生年月记载,但到下一代时只有极少数人传了下来,甚至集体“消失”。外迁、家族灾难、战争、瘟疫、抽鸦片,都有可能,尤其是在清代道光至民国(1821-1949年)这多灾多难的一百多年间。
“崧”通“嵩”,崧岭即高大的山岭,该地名古已有之。长沙,在我的刻板印象里,一直是指湖南长沙,殊不知连平西南部有个长沙村。对于我这个上坪人来说,崧岭和长沙都是陌生的。带着这种陌生,今年春节时,照牛排和朋友来到连平县隆街镇崧岭沙心村和长沙村,实地探访了沙心谢氏和长沙赖氏的祖屋老宅。
1)2021年国庆前夕,照牛排与几个好友在连平上坪东阳村探访各屋的祠堂,在祖公牌上看到几个族谱中常见的名字——东阳老屋卡祠堂的“宾松公”(谢廷棢),竹园围祠堂的“孔茂公”,他们是上坪谢氏左族仲斌公房枝繁叶茂的六世祖和七世祖。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石门擎屋,用上坪话来说就是池塘“牛大”,用石条打造的祠堂门“溜靓”。
1)根据《连平上坪谢氏族谱》的相关记载,照牛排曾在《朝应公祠始建年代初探》一文中推测朝应公祠大致倡修于三百年前,也就是清朝康熙后期至乾隆早期(1715-1740年间),这个时间可能比较保守。恰逢2025年春节回家过年,我终于弄清朝应公祠祖牌上方“奖进淳风”牌匾两旁的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