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牛排考古 连平上坪谢氏族谱,连平州志,祠堂考古,乡土文化

祖籍连平上坪的清代武举人:谢辉扬

  1)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写的《范进中举》,生动描绘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在岳父眼里从没米下锅的“癞蛤蟆”一下变成“文曲星”、“贤婿”、“范老爷”,城里从未谋面、举人出身、做过知县的张老爷也上门攀亲戚送银子和屋舍。在封建社会能考中举人,大致相当于现在既考上了清华北大又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有资格做官的。连平上坪出的举人屈指可数,文科类仅见乾隆年间下坪出过文魁丘庄。前几年我在连平县博物馆拍到一张《连平清代科举史载举人名录》相片,照牛排对姓谢的人尤其关注,其中在清代道光年间有个叫谢辉扬的武举人引起我的兴趣。连平谢氏主要出自陂头镇和上坪镇,云茂叔说谢辉扬应该是元善镇东河或新龙村人,很可能发源于我们上坪。提到东河,我想起上坪西坪村竹园下的本苇公有后裔迁到了东河村,在族谱上还真查到了这个人。

  2)据1844年道光版《连平州上坪谢氏五修族谱》记载,谢辉扬是复渊公十六世裔孙,瑄祖二房本苇公房派,其世系源流为:【复渊-福珍-仲玄-俊茂-瑄(5世)-廷柏-本苇-裴-嘉琏-继日(10世)-复章-呈艺-宪模-上序-勉(15世)-辉扬】。谢辉扬“字柏茂,号显堂,生于嘉庆癸亥(1803年),于道光癸未(1823年)入州武庠,至辛卯科(1831年)中二十名举人,赴京朝考二等。奉谕回惠州府,提督署内巡部效用,委署陆丰县城守,又调署惠州府千总,并巡查潮州河道等处,统兵特守广州、海口有功,现实授潮州镇平营城守。生有二子:谢维亮、谢维光。”

六修谱记载武举谢辉扬.jpg

六修谱记载武举谢辉扬

  3)另据《连平州历科文武甲科·词林·侍卫官宦钞》记载,谢辉扬“字镜臣,清连平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年)乡试武举人。历任惠州协提标中营守府、石龙头千总。”综合族谱和相关资料,辉扬公21岁进入连平州学宫武庠,29岁到省城参加乡试并考中武举人,之后到北京参加朝考成绩二等,然后授官,官至惠州府营千总(正六品)。照牛排考古www.ZhaoNiuPai.com/KaoGu

  4)上坪谢氏五修族谱还记载,辉扬公的长兄谢辉龙生于1786年,殁葬(东河)合水山塘面。二哥谢辉彪生于1799年,与辉扬公同年进入州武庠,“冲营有功,补授和平营东水汛,后考授长宁(新丰县)锡场外委,调署归善(今惠州惠阳区)淡水副总司,又委署博罗县千总,复调海丰海头总司,又委署永安县(紫金县)千总,现升授永安营正总司。”

五修谱记载辉扬公的兄长:谢辉龙、谢辉彪.jpg

五修谱记载辉扬公的兄长:谢辉龙、谢辉彪

  5)彪悍的谢辉彪、谢辉扬兄弟俩都当过正六品武官“千总”,也算是武术世家了。1844年五修谱时,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过去,46岁的辉彪公已升为“永安营正总司”,42岁的辉扬公则任职“潮州镇平营城守”。他们生逢乱世,之后1924年民国六修谱及1993年七修谱都未见续谱,不知是否还有后代?

龙川考棚内的武举考场.jpg

龙川考棚内的武举考场

  6)武举制度起源于唐代武周时期的长安二年(702年),一千多年间,广东共出过九位文状元和五位武状元,武状元分别是:明崇祯元年(1628年)顺德县武状元朱可贞,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揭阳县武状元林德镛,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长乐县(今梅州五华县)武状元李威光,嘉庆元年(1796年)海阳县(今潮州潮安区)武状元黄仁勇,嘉庆六年(1801年)南海县武状元姚大宁。我们最熟悉的可能还是周星驰在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里饰演的苏灿。武状元极少,武进士也难得,在连平能考出个武举人都牛有提了。武科举考试,外场要考“弓刀石马步箭”(开弓、舞刀、掇石、马射、步射),内场还要考程文(文化考试)。宋代开始重文轻武,武举人的录取名额相对较少(连平在清朝268年里只出过22位武举人),文化水平相对较弱,社会地位不及文科举人。

2024年3月30日 | 发布:zhaoniupai | 分类:谢氏族谱 | 评论:0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