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牛排考古 连平上坪谢氏族谱,连平州志,祠堂考古,乡土文化

连平籍黄埔军校学生和教员名单

  1924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东郊的黄埔长洲岛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俗称黄埔军校。1927年,黄埔军校迁校至武汉,宁汉合流后,又陆续迁校至南京,并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8年11月迁至成都,1946年1月改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49年底迁往台湾。黄埔军校在中国大陆一共办了23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军事和政治人才,被誉为中国将帅的摇篮,连平县有哪些人在黄埔军校上过学呢?

陆军军官学校.jpg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革命者来

广州黄埔军校的位置.jpg

广州黄埔军校的位置

  谢静生,是黄埔军校第五期(1926年3月至1927年8月15日)步科第二学生队学员,老家在连平陂头金中潋塘围(陂头圩生合店收转)。谢静生是几位连平籍黄埔军校学员中的佼佼者,他曾出任清远和佛冈县长,是陂头中学的创始人之一,解放初期被错杀,具体可参考照牛排往期文章《连平陂头谢静生:从黄埔军校到清远佛冈县长》。

陂头谢氏族谱记载谢静生.jpg

2001年陂头《谢氏复澈公宗谱》记载谢静生

  张靖尧,有的资料上写的是张堉尧,他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经理科、第六学生队学生,老家在连平城福庆街(群星二街)张居仁堂。照牛排考古 www.ZhaoNiuPai.com/KaoGu

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制式教练(单补生先生典藏).jpg

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制式教练(单补生先生典藏

  陈略,在黄埔军校的别号是“伯远”,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第一学生队学生,老家在连平县城红星六街中议第。中议第是廪生陈麟阁的故居,陈麟阁曾任番禺县训导,后捐官为兵部郎中加三级,赠中议大夫。今年暑假照牛排在他们家门口坐了十多分钟,门前长长的青麻石台阶要12脚才能量完,估计有3.6米,可见其当年的财力。

连平陈氏中议第.jpg

连平陈氏中议第

连平陈氏中议第门前的青麻石.jpg

连平陈氏中议第门前的青麻石台阶

  欧阳雄,在黄埔军校的别号是“镇亚”,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第二学生队学生,之后在黄埔第六期步科第二中队部任第二区队队附、中尉,成为黄埔军校的教员。欧阳雄的老家在连平县隆街镇百叟墟。

欧阳雄在黄埔军校的档案照片

  叶昭熊,是黄埔军校第十九期(1942年12月25日至1945年4月)第一总队步兵第三队学生,老家在连平隆兴街鹿章号,隆兴街即现在的隆街镇圩市。从校史来看,叶昭熊是在四川成都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上学。

叶昭熊在黄埔军校的档案照片

  赖刚,在黄埔军校的别号是“克柔”,是黄埔军校第二期(1924年8月至1925年9月6日) 步科第一队学生,籍贯广东河源,祖籍连平忠信上坣村。据说赖刚曾任国民党副师长,建国后投诚任广东省人民政府职员。

连平籍黄埔军校学生和教员名单.jpg

连平籍黄埔军校学生和教员名单

  以上就是连平籍黄埔军校学生和教员名单,他们多数是第五期学员,家境一般都比较好,当时孙中山先生已经去世,中国正处于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期间,可能是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救国思想的感召,敢为天下之先,致力于成为革命人才。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后都销声匿迹了,也许只有他们家族内部才知道内情了。还有一些据说是黄埔毕业,但在黄埔军校同学录数据库(本校)查不到任何资料,有可能就读于黄埔军校的各地分校或短期训练班,也有可能不是黄埔人。

2025年5月24日更新:麦国鉴(1902-1929年),号冰吾,连平油溪小溪村人,曾就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高级班无线电科,毕业后随军任电报局助理。

作才教席麦国鉴(冰吾)的黄埔军校烙印.jpg

麦国鉴(冰吾)的黄埔军校烙印

2024年10月3日 | 发布:zhaoniupai | 分类:乡土文化 | 评论:0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