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中学校长张景福从军抗日
1944年豫湘桂战役期间,为扩充国民党军战力,打击日寇,蒋介石号召全国18至35岁体格健壮的知识青年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政治口号。短短一个月后,全国各地共有12万人报名应征,最终有8.5万余人入伍,这些爱国人士按美械标准装备成9个师,组成“青年远征军”,服役时间为两年。时任连平中学校长张景福,毅然率领二三十名连中学生投笔从戎。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据1944年12月28日的广州《中山日报》报道:“连平县临时参议会,副议长兼县立中学校长张景福及该校训导主任彭X中,电呈李主席参加知识青年从军。李主席已电复嘉勉。”张景福(1906-1951年),号介臣,是连平陂头贵塘村老围(张麻围)屋人,1931年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法学系(1930年在校期间曾代表连平参加广东全省教育代表大会),之后返乡执教于贵东小学。1942年时,张景福参与创办私立长吉初级中学(今隆街中学)并担任校长,1944年秋调任连平中学校长。得知张校长积极参军,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致电勉励。
▲连平中学校长张景福戎装像,图源:谢全建
▲1944年连平中学校长张景福应征从军
照牛排在1945年3月23日的梅县《汕报》上看到另外一篇报道:“连平县参议会副议长兼连平县立中学校长张景福,签名响应‘十万青年从军’,近奉召入营。昨经偕同领队连平县党部书记长杨才汉,率领从军青年74人,由兴(宁)抵梅(县),定今(23)日转赴某地集中训练云。”跟随张校长参军的有县城、陂头、隆街、忠信等地的二三十名连中学生,比如县城的张佛祥、何宝炎、梁连兴、谢炳汗、马月明、卢兵、陈乃登、谢凤荣等,除师生外可能还有其他人员,诸君当年之英勇着实令人钦佩!
▲连平从军青年由兴宁赴某地集中
张景福此时39岁,已有3个孩子,先是随军到江西瑞金集训,其后被编入青年远征第208师政治部638团步四连训导员,次年兼任第2营国父遗教教官。出发之前,张景福赋诗一首:
为驱倭寇返东瀛,投笔从戎献此身。
血溅沙场无所悔,师生誓死卫和平。
▲1946年,张景福被委任为国父遗教教官,图源:谢全建
根据相关史料,由知识青年组成的青年远征军多数并未派到前线抗日,仅有4000余人被调往滇缅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6年6月3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青年远征军除驻东北之207师以外,其他七个师皆已如期退伍,此八万多青年一年半之军事训练……安全遣散,分别就学就业……”1947年秋,退伍返乡的张景福复任连平中学校长。解放初期,张景福遭到错误批斗,含冤入狱,1951年于狱中病逝,年仅45岁。那些跟随张景福参军的师生,在文革期间大多被抄家批斗。(文/连平上坪 谢添泉)
往期回顾:
《新丰旧事:日军轰炸机在新丰坠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