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牛排考古 连平上坪谢氏族谱,连平州志,祠堂考古,乡土文化

50年代连平上坪的结婚证和取消婚约证

  1)前段时间照牛排在网上搜寻与连平相关的老物件,看到一张1955年由“连平县第一区新镇乡人民政府”签发的取消婚约证,还有两张1957年由“连平县惠西乡人民委员会”签发的结婚证。六十多年前的凭证,最初的持有者或已作古,在后人看来可能也没什么实用价值,索性当废品卖掉了。带印章的文字凭证,其实是最好的历史见证,扔掉挺可惜的。

1955年连平县取消婚约证,文藻乡长.jpg

▲1955年“连平县第一区新镇乡人民政府”签发的取消婚约证

  2)建国后连平的区划设置很不稳定,最初设置了4个区(辖2个镇、23个乡和185个村),其后小村合并为乡,小乡合并为大乡。1957年撤区设17个乡镇,次年开始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大公社又分出小公社,有的公社一度被划给和平、翁源和新丰管辖。1978年时有14个人民公社和1个镇,已经有如今建制的雏形,此后83年改公社为区,87年改区为乡镇,也只是换个名头而已。1950年时,称惠化区为第一区,陂头区为第二区,隆街区为第三区,忠信区为第四区,1952年从忠信区分出来的大湖区为第五区

连平五个区.jpg

▲《连平县志》记载区划历史

  3)1955年的“连平县第一区”即惠化区,新镇乡大致为现在的上坪镇新镇村。1950年4月30日,新中国颁布第一部婚姻法,彻底颠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废除了中国绵延数千年的一夫多妻制,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并禁止重婚、纳妾和童养媳。这张取消婚约证,原诉人是贫农,被诉人是中农,“……男方坚决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依照婚姻法规定,准双方取消婚约,今后各得依法自由结婚,特此证明”。

  附带财产解决“关于女方提出(?)要交回女方才可,列下:连九壹双,面帕四条。连九补回人民券弍元玖角,面帕四条补回人民券壹元叁角,总共补回肆元弍角,在本农历前三月初八日以前交清”。当时的新镇乡长是谢文藻,时年22岁,少年老成,他是90年代初上坪谢氏七修族谱的发起人之一。文藻的同年朝朗,21岁当副乡长,亦为七修谱发起人之一。

谢文藻.jpg

▲连平惠化新镇乡长谢文藻

  4)根据民政部6月9日的数据,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为683.3万对,创下民政部自1986年以来公布结婚数据的历史新低,而登记离婚的有210.0万对。不婚主义盛行,离婚如家常便饭,也不愿生孩子,经济条件好了不想将就,中国也没能绕开欧美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子。

  反观这张66年前的结婚证,长38厘米,宽27.5厘米,跟现在的学生奖状差不多,它当年在持有者心中所占的位置可能也更大。结婚证居中且字号最大的四个字是“自主自愿”,结婚者曾在上坪街开店。惠西乡即现在的上坪镇惠西村,时任惠西乡长为谢石房,副乡长谢敏嫦。

1957年广东省连平县惠西乡人民委员会颁发结婚证.jpg

▲1957年"连平县惠西乡人民委员会"颁发的结婚证

2023年7月3日 | 发布:zhaoniupai | 分类:乡土文化 | 评论:0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