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陂头谢静生:从黄埔军校到清远佛冈县长
连平有两个名人,看名字很容易混淆,一个是谢静生,一个是何健生。他们都出生在辛亥革命之前的两三年,也都在国民党阵营干过,然后弃暗投明,但结局大相径庭。照牛排本来想在一篇文章中同时介绍这两个人的,后来资料越搜越多,于是单独写了这篇谢静生的。
谢静生(1908-1953年),讳宗深,连平陂头金中潋塘围人。查阅黄埔军校同学录可知,他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第5期(1926年3月至1927年8月15日)步科学员,与连平城的陈略、张堉尧,以及隆街百叟的欧阳雄是同学,加上1942年第19期的叶昭熊,这5位是真正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连平人。谢静生之后在日本虎山步兵士官专科学校留学,毕业回国后,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连长、少校政训主任、师政治部宣传科中校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中央军委政治部直属第五政治大队(12集团军政五)上校大队长、第七战区战地党政指导委员会上校组长、广东省军管区司令部暨国民兵补训处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0年2月到1942年8月任清远县长。1943年,在宋希濂部先后任少将处长、少将参谋、少将局长等职。1946年11月至1949年5月任广东佛冈县长。1946年参与竞选国大代表未遂。
▲陂头金中潋塘围(金汤阁)及磐石围
地图上未标注“潋塘围”,但搜“潋塘”能搜出来,就是陂头客运站南边200米的金汤阁(据潋塘人Heimen说,潋塘围即金汤阁,包括忠义第,后两个牌子是近几年才挂上去的,金汤阁门口还有一块潋塘修路功德榜)。这一片南靠羊子垇,真是人杰地灵的神奇之地,金汤阁的先祖曾于1849年在连平州城创建文节书院,金汤阁西边的磐石围的先祖曾于1839年在陂头资溪村帽子峰山顶修建文笔塔,1926年潋塘围又出了个黄埔军校的谢静生。18岁就到广州读书、之后留学日本,至少说明民国时他的家境还不错,家长也开明。
▲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制式教练(单补生先生典藏)
在1991年《南海文史资料》里,黎沃能、黄家锐介绍,“政五”于1939年元旦在韶关成立,是抗日战争前期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团结爱国青年宣传抗日救国的队伍,约有250人,队员的文化素质较高,谢静生是政五的上校大队长。政五曾经在曲江、始兴、翁源、英德、清远、佛冈、四会、三水、台山、高要等15个县宣传抗日,1940年结束,之后谢静生调任清远县长。
▲政五大队队歌
在中共清远市委党史研究室1991年编写的《征途 清远市革命故事集》里,黎沃能回忆道:“(1936年双12)西安事变后,国民党不少军政人员是主张抗日的,谢静生也属国民党中主张抗日的人士。因此,在国军第五政治大队中,我们有二、三十个共产党员以爱国青年身份出现,都得到了上校大队长谢静生的支持和信任。谢静生1940年出任清远县长,是想在前线做些抗战工作,希望以国民党革命军人的身份整饬吏治,他曾套用黄埔军校的门联,写在县衙门口的两边:‘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赃枉法勿入斯门’,可见他是想以‘黄埔作风’干出一番事业来的。他在清远的两年,是比较廉洁和正直的。我们原在政五大队的一些地下党员,也是看到他有可以合作的条件,才经组织同意于五、六月间跟随他到清远。”
▲黎沃能回忆谢静生曾主张抗日
1939年,国民党62军157师在陂头连光村的岩下屋岩洞中建造了后方军火仓库(也可能是上洋那个军火库),其守卫营长是惠阳人张志坚,他是黄埔军校第7期学员(1928年12月28日至1929年12月28日),比谢静生晚两届,据说在谢静生的部下任职。这个张志坚溜须拍马,带了十几个兵把谢静生回村的田间小路修成能通汽车的大路,时任清远县长谢静生知道后,把张志坚骂了一顿,责令其废路复田(恢复因为修路而侵占的农田),并向农户道歉。照牛排考古 www.ZhaoNiuPai.com/KaoGu
▲2001年陂头《谢氏复澈公宗谱》记载谢静生
▲《连平县志》记载谢静生1946年竞选国大代表
1941年秋,谢静生回乡,目睹三毒(嫖娼、赌博、吸大烟)的危害,与陂头区巡官谢庭璜、连平县长刘奋翘等人对三毒进行了有效的整治。谢静生对陂头的最大贡献,可能是倡建陂头中学。
谢静生早年辗转在外,但心系家乡银梅(陂头)。民国34年(1945年)以前,陂头只有一间小学(校址在街中保生堂药材店俊源布店附近,经费来源于陂头谢氏设立的宾兴、文会,应金这三个助学基金),没有中学,有条件到县城连平中学读初中的人极少。为此,谢静生萌发了在家乡办中学的念头,他将这一想法转告六弟谢慧中(讳宗纯),嘱咐他与乡间有识之士商议此事。1940年春,谢慧中将兄长的想法告诉谢任民、谢有中、谢方棣、谢墩中等人,结果得到家乡各界的支持。1943年夏,谢静生回乡邀集有关人员商议筹办中学事宜。由谢静生推荐,银梅中学聘请翁源“四君子”之一的李心钧先生为该校首任校长,并从广州、梅县、兴宁等地聘请教师,1945年秋开始招生,但新校舍尚未建好,暂在莲塘岗崖公祠上课,当时陂头籍学生有40多名,次年3月搬入新校上课。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谢静生通过屈武请其岳父——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题写“连平县私立银梅初级中学”(即今陂头中学)校名。谢静生还资助过3名丧父的贫困生上中学。
▲银梅中学旧址
1949年11月,新中国刚成立,谢静生去了香港九龙元朗。不久,他决定弃暗投明,主动与中共干部联系,请求协助办理回归手续,准备从香港回广州公安局投诚自首。1951年1月30日,谢静生从深圳入境,因启程仓促,接应安排不周密,被不知情的边防部队扣押,旋交省公安厅直解清远。1953年3月,北江清案委员会以“反动骨干、特务罪”判处年仅46岁的谢静生死刑。1985年,谢静生的儿子提出申诉,清远县人民法院对该案重新核查后,于同年11月25日撤销了原北江清案委员会的判决,宣告谢静生无罪并发放《投诚人员证明书》及抚恤金。在同一时期,北清委还错杀过朱祺,1986年翻案。
▲1985年清远县为投诚人员谢静生平反
谢静生有四子一女,长子谢秉漳(生于1937年)、三子谢秉棠(生于1944年)、四子谢秉新(生于1947年)大学毕业后都在美国经商,次子谢秉康(生于1942年)为从事海洋学研究的留德博士,小女谢惠明(生于1950年)在美国从医。(照牛排注:经商从医可能是八九十年代的事,他们健在的话现在也都七八十岁了)
参考资料:1991年《南海文史资料·第18辑·一支活跃于广东省西北江和四邑的抗日宣传队》;1991年《征途 清远市革命故事集·战斗在敌人心脏》;1997年《连平文史》第9辑 张力中先生根据采访所写《谢静生福泽桑梓轶事》;1998年陈予欢编著《黄埔军校将帅录》;2001年《连平县志·大事记》; 2012年《中国共产党清远县历史 1949.10-1988.1》;2018年掌上陂头《旅居加拿大的陂头华侨谢任民回忆银梅中学创建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