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牛排考古 连平上坪谢氏族谱,连平州志,祠堂考古,乡土文化

抗战期间日军轰炸连平县城惨状

  按:近些年照牛排陆续参观了河南上蔡古城墙、汝南北城门、深圳南头古城、江西定南老城,再翻阅《连平州志》时不由地感叹——明清时连平州城历经多次贼匪攻城,若不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的飞机轰炸和解放后的城建,我们是能看到连平古州城的,7米高、5米宽的城墙内,是星罗棋布的颜氏府第、百姓祠堂和闹市,菱形的州城正中偏北为连平州衙门和学宫。县城的颜本敏先生是日军轰炸连平城的亲历者,那时他才11岁,耳闻目睹,其文颇有价值。日本人轰炸县城时,城南郊的石龙村也曾有炸弹落下。

1938年10月,日军在广东省政府前欢呼.jpg

1938年10月,日军在广东省政府前欢呼

  民国27年(1938年)10月21日下午,广州沦陷,日本侵略者妄想进一步征服中国人民,凭借其所谓的“空中优势”,对我国广大后方进行疯狂的轰炸。

  农历九月初六至二十六日(10月28日至11月17日),日机三架、两架、三架、四架、六架次分别由河源或新丰牛背脊方向飞抵连平县城,进行低空(在地面上能看到机舱内的敌人)连续投弹,电讯、兵营、党政部门和商店民房等均遭到摧毁。

lpxg15.jpg

《连平县志》记载1938年日军轰炸连平县城

  农历九月二十七日(11月18日),日机竟升级至九架,对连平县城展开一场毁灭性的滥炸,投弹有如泼水,爆破声、机枪声和房屋倒塌声连成一片,附城四乡人民对这种惨绝人寰的空袭,震惊至寝食不安。结果炸毁连平县城西北角的牟爷祠、何生祠(即今老制药厂和二运公司一带),西南角的城隍庙、关帝庙(今县粮食局一带),学宫背的郑氏宗祠和黄氏祠(今县文化局),以及东西大街、南大街一大批商店及民房,炸死炸伤约二十人。此后,单翼机或重轰炸机三架、六架、一架、三架不定期地轰炸县政府、南楼国民党党部、连平学宫(今县邮电局)以及商店民房。1939年冬以后,轰炸次数相对减少,但日本飞机仍然断断续续地袭击合水桥、鸭姆桥以及公路上的往来汽车。

lpxg2.jpg

消失的连平学宫,摄于1912至1922年

  日机轰炸连平县城持续一年多,据不完全统计,投弹不下六百枚,其中大部分是五十磅(约23公斤)以下体积只有热水瓶那么大的杀伤弹;五百磅左右的大炸弹共有四枚,分别投在南门外大林屋门前的农田上(弹坑直径约六米,深二米多)、南门伯公背、傅屋鱼塘和县政府左侧的蕉头下;更有一枚三百磅左右的燃烧弹投入中栅颜屋,所幸当时并未爆炸(这枚炸弹后来被挖出来展览,长度约1.2米,直径约0.40米,顶部有三片页子)。共炸死炸伤颜xx、曾xx、颜xx、叶xx及外地客商共一百多人(其中有一周岁的小孩和老太婆多人),傅南、蓝xx及一名客商被炸得血肉横飞,尸体无存。照牛排考古 www.ZhaoNiuPai.com/KaoGu

连平州城地图.jpg

连平州城地图

  建筑方面,国民党连平县政府(即今县城中心贸易市场)几乎被炸平,此后在1939年,县府迁入原来的凤阳书院即后来的连平电影院。各机关单位及商店被炸得“体无完肤”,民房除东北角四条街(即今红星五街至八街)没有中弹外(但也十之八九被震坏,表面上比较完整),几乎每条街都有被炸塌的房子(城隍街即今群新三街中弹最多),断墙颓垣随处可见(现在县城还存有很多残迹)。即使没有被炸弹直接命中的侥幸之家(包括商店),也是“巢之下无完卵”。本来宁静的古老山城,转眼却变得硝烟弥漫,景物萧萧!

本文原载于1989年《连平文史·第4辑》,原标题《抗日战争期间连平县城的两次浩劫》,作者:颜本敏(生于1928年,是二品总督颜以燠的五世孙,曾任连平中学教师),照牛排略有改动。

更新:听老人说,日本鬼飞机轰炸连平县城是由于翻译的误译造成的(当时省政府迁往连县,但日寇误译为连平,故连派飞机轰炸),连平并非战略要地。此外,当时在老印刷厂(财富广场对面、新华书店后面)门口,落下一个炸弹,把一个人炸得四分五裂,大脚都掉在人家老屋顶上。

2024年9月11日 | 发布:zhaoniupai | 分类:连平州志 | 评论:0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