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州志》卷之六:选举,连平历史上的进士、举人和贡士
雍正八年版《连平州志》第六卷选举部分,罗列了连平州自崇祯到清雍正百年间在科举考试中考取功名的人,包括进士、举人、贡士(副榜贡、恩拔贡、恩贡、岁贡、例贡)、武举、例监、将弁等。清代连平州的望族素有“一颜、二何、三曾”之说,这在历届科举中就有体现,我们姓谢的虽有不少但不够出众。
雍正八年版《连平州志》第六卷选举部分,罗列了连平州自崇祯到清雍正百年间在科举考试中考取功名的人,包括进士、举人、贡士(副榜贡、恩拔贡、恩贡、岁贡、例贡)、武举、例监、将弁等。清代连平州的望族素有“一颜、二何、三曾”之说,这在历届科举中就有体现,我们姓谢的虽有不少但不够出众。
秩官即常设之官,《连平州志》第六卷秩官部分,记载了明末连平州建州以来的各级官吏约170人(包括知州、吏目、学正、训导、知县、主簿、典史、教谕、巡检、守备、千总、把总、驿丞等)。来连平州当官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只有一个营千总张应煌是本地人,异地做官可能是为了防止F败。他们主要出身于岁贡、贡生、监生、恩贡、举人和进士,其中有不少“卒于官”(死于任上),不知归葬何处。
旧时王谢私家车,驶入平常百姓家。而两三百年前的古人,出行就没那么方便了,靠的是驿道+茶亭。茶亭是供人喝茶歇脚的地方,相当于如今高速路上的服务区。雍正八年版《连平州志》记载的那些桥、茶亭和道路,绝大多数是由当地乡绅贤达捐资兴建的。照牛排拿《河源市文化遗产普查汇编·连平县卷》来核对,似乎找不到对应的记载,不知还有多少桥梁存世,茶亭是否还有遗址?
飞机高铁汽车+互联网+电商推动快递迅猛发展,据说中国现有快递从业人员约400万人,全国共有1636个县,平均每个县有2444个快递员,相当于陆军一个标准团(1500)+2个营(500)的兵力。清朝时驿递速度达到一天600里,全国2000驿站,驿夫7万多人,递铺14000个,铺兵4万名。古代只有马(甚至肩挑步行)+驿道+铺舍(驿站)+塘兵,每个州县的铺舍和塘兵都是曲指可数的,塘兵的年薪不过十两银子。
序言、星野、舆图、八景图、建置、疆域、山川、风俗、城池、公署、学宫、礼典和贡赋,雍正八年(1730年)版《连平州志》从2020年2月至今已连载过半,前面五卷的内容相对枯燥一些,照牛排也仅仅是断句、配图并附上简单的注释,没做过多研究。后面五卷的内容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因为涉及到人文历史,内容预告如下:兵防、津梁、秩官、选举、名宦、乡贤、节孝、人物、列女、物产、古迹、寺观、祥异和艺文
1)连平县上坪镇上正老屋的谢氏十世祖继诚(惺宇)公祠堂的仪门上,曾经悬挂着一块乾隆乙丑年的“天敕命”牌匾(如下图所示),此匾在本村人心中都留有印象。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村民多数都盖了新房并已迁离老屋,祠堂寥落无人看管,大概在2013至2015年间,上正村民发现此匾被盗,而且盗匾所用的梯子和板凳都还留在原处,未来得及搬走。这不是孤例,同时期上坪镇的祠堂有多块匾额被盗,单单上正就有中屋围的“宝树堂”匾、大辛屋的“三世嘉宾”匾、以及上正老屋的“天敕命”匾被盗,令人扼腕叹息。
1)前言。几年前我在QQ上加了一个“谢氏复渊公后裔群”,群主必达是继诚(惺宇)公第十五世孙,连平县上坪镇西坪村人,他在编写一部记录上坪历史的《上坪乡土录》。我们在群里偶尔会探讨上坪镇的谢氏名人,也曾多次提到新镇村上正老屋的继诚公祠。这个祠堂从去年开始重修现已基本完工,我有个上正的老铁新畅说正在征集对联。对联我不会写,趁这个机会和必达及修祠理事会成员崖叔探讨了一下继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