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连平陂头公社卫星地图
1)夏田,是陂头谢氏的发祥地,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留存至今的清代古建筑较多,比如芦村围、德馨围、世德围,松秀围、谦吉楼、三角楼(毓秀围)等,始建年代更久远的还有燕岩古寺和复澈公祠,不过都已重建。从1969年美国锁眼卫星拍摄的画面来看,当时燕岩古寺、全公祠还很小,夏田村多数民居尚未向围屋外农田扩建。
▲1969年陂头公社卫星地图(今夏田村)
2)1958年10月开始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全县17个乡镇合并成为惠化、忠信、大湖、隆街、陂头5个人民公社,开始吃大锅饭,随后连平、和平并县。1959年11月至1967年6月,陂头公社被划给翁源管辖。1968年连平流行知青上山下乡。1969年底,陂头中学还很小,陂头谢氏六世祖云浩公祠(莲塘岗)、云峰公祠、云崖公祠已被改建为中小学。
▲1969年陂头公社卫星影像(今陂头村、金中村、连光村、连星村)
3)那时的陂头墟在现在老街的位置,也不大。现在的G358国道和X161县道,在69年时已有雏形,不过当时走的还是水洋洞、曲塘、增坝那条老路(今X186县道)。陂头路段修的很直,路边明显种了成排的树,还没什么房子,没什么店铺,可能也还没有陂头客运站。
▲1969年陂头公社卫星照片(今官岭村、李坑村)
4)结合围屋名字及相关资料,除了谢姓外,陂头姓氏还有陈、余、杨、巫、侯、唐、温、丘、万、李、饶、邓、廖、许、肖、严、林、高、朱、刘、罗、袁、蓝、傅、沈、彭、范、伍、邹、张、曾、王、黄、钟、胡、冯、丘、吴、叶、何、简、古、周、郑、梁、徐、练、纪,等等,其中有些是解放后才迁来的。
▲1969年陂头公社卫星地图(今资溪村)
5)陂头贵东、贵联和贵塘没有拍到。陂头远离连平城,小桂林美誉只是外表,其实在峻岭崇山之间卧虎藏龙,文有训导谢挺、训导谢子建、县令谢命龙,武有武举谢良翰、武举千总谢经、武进士刘国瑞、剿匪义士谢汝恭、黄埔军校学员及县长谢静生,前些年还出过清华北大学子,笔尖峰之锐,帽子峰奎阁出霄之锋,区区一座墓头岭是镇不住的。
▲1969年陂头影像(今腊溪村)
6)1969年美国锁眼卫星还拍到了连平新龙、鹤湖和内莞,鉴于目前的阅读量和照片清晰程度,暂不打算继续发了。后续会分享1983年部分地区更清晰的卫星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