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肝的预防
目前主要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来预防乙肝。
1、乙肝疫苗
1)乙肝疫苗的特点和作用
乙肝疫苗是主动免疫。主动免疫的特点是具有记忆,所以在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抗体以后,即使抗体滴度下降或消失,并非代表一定失去了保护,再次感染到病毒或注射疫苗,免疫系统会迅速的作出反应,清除病毒,并出现保护性抗体。
所以,也有国外专家认为:乙肝疫苗三针保护一生。
2)乙肝疫苗接种现状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已被列入计划免疫项目,但是其接种普及率并不高,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儿童的携带率明显偏高。政府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投入,提高乙肝疫苗的接种率。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据调查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数达6亿多,虽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痊愈并产生抗体,但仍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20%最终会发展成慢性肝病。
乙肝尽管危害严重,却是可以用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疫苗于1982年问世,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便宜。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具有很高的免疫特性,接种三剂的 儿童和年轻人,95%以上可以产生抗体。产生抗体以后,可预防乙肝10年以上(国外有专家认为可以终生免疫)。乙肝疫苗对阻断母婴传播也同样有效。接种乙 肝疫苗每年可避免750万人成为病毒携带者。在邻国日本,通过多年的计划免疫的努力,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已经降到1%以下,这也是我国今后的目标。
3)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吗?
作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完全没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即使注射了,也没有任何副作用。曾经有学者研究用大剂量的乙肝疫苗来引起免疫应答,但效果并不好,甚至造成肝功能的反复波动。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也就是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目前这种疫苗只是在做临床试验,真正问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上很多所谓的“治疗性乙肝疫苗”(比如说广东银行医院的)实际上就是普通的预防性疫苗,请大家注意不要上当。
4)有了抗体还需要再要注射乙肝疫苗吗?
有了抗体,就很安全了。很多人出于恐惧而不停的去注射加强针,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尤其是那些感染后已经恢复的情况(比如两对半结果为2、5或2、4、5阳性的),更没有必要去注射乙肝疫苗。不过,即使注射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抗体的滴度仍然会增加。
对于单核心抗体阳性或4、5阳性,通常表明是健康的,只是是抗体已经消失。一旦感染到乙肝病毒(包括注射疫苗),免疫会保证清除病毒并且表面抗体转为阳 性,这也是主动免疫具有的记忆效应,所以完全不必担心。排除存在隐性感染,可以注射疫苗,如果抗体转为阳性,可排除。另外也可以检查DNA,DNA阴性, 可基本排除。
2、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和作用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被动免疫,人体被动的接受外源性抗体。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献血员中筛选出来的,其血浆中含有滴度较高的乙肝表面抗体,经过浓缩工艺, 最后制成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作为被动免疫的特点,其有效保护作用持续的时间短,长久持续的保护还是要靠乙肝疫苗,但是能有效的清除血清中游离的病毒,避免感染。其具体应用于:
1)阻断母婴传播
2)预防特殊情况下的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易感者在某种场合意外地遇到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时,可以单独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例如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等在给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作治疗、护理或取血检验过程中,不慎手指被针尖刺破,或被手术刀割伤,病人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就可以通过皮肤创伤进入上述人员的体内。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12小时之内)给受感染人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1个月后再重复注射一次,可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
应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很多医院和患者盲目滥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情况,不排除高价推销的利益企图。乙肝免疫球蛋白只能清除血清中游离的病毒,而对肝脏里的病毒起不了作用(CCCDNA的存在,能保持病毒的持续复制),所以乙肝携带者没必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滥用反而会造成病毒变异或免疫复合物的损伤。现在很多医院在阻断母婴传播的过程中,给孕妇大量的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期减少宫内感染的比例,最新的专家共识是,这样做有弊无利,阻断的效果也有待观察。
来源:肝胆相照论坛-《战胜乙肝》-《乙肝科普常识精编(4)》(http://www.hbvhbv.com/forum/viewthread.php?tid=421242)
本文出自【照牛排乙肝博客】,文章不定期更新,转载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www.zhaoniupai.com/hbv/archives/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