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歧视的反乌托邦

  人歧视人,正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中国社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问题。

  似乎人人都在搞歧视,人人都可能被歧视。

  非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非艾滋病毒携带者歧视艾滋病毒携带者,异性恋歧视同性恋,城里人歧视农民和外来工,富人歧视穷人,官员歧视“百姓”,专业人士歧视非专业人士,名牌大学歧视非名牌大学,长得丑会被歧视,残疾被歧视,年龄一过35岁求职也会被歧视……一遇到富人,便目之以“为富不仁”,其实也是一种歧视;“精英”骂大众愚昧,“草根”骂“精英”无良,所谓的“精英”与所谓的“草根”,也在相互歧视;很多中国人还有对自己的种族和民族自我歧视的习惯,动辄给种族和民族下全称判断,断言某一群体先天的劣根性……

  歧视与理性、公正的批评不同,它是一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批判和断言,是一种贴标签式的简单化思维,它不相信人的潜力、自由意志和可塑性,它刻意设定虚假的因果、故意混淆充分或必要条件,它的目的是束缚、限制被歧视者,让他们认命、自生自灭,而理性、公正的批评,是要帮助和解放批评对象。

  歧视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用一个人群的标签来贬低一个个体的人——因为你属于某一种群体,所以你就低下或危险,该被剥夺某些权利——这就是虚假因果、错误类推。比如,如果一个人是“草根”,便不由分说斥为“愚蠢”;如果一个人属于“精英”阶层,便不由分说视为“无良”,这样的思维就达到了”歧视“的境界。

  从民间到官方,歧视的病毒已深入我们社会的肌体。

  据报道,中国政法大学最近在中国10座城市对350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2%的人不愿意和艾滋病毒携带者一起工作,49%的人不愿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工作,55%的人说,他们不会雇用以上两种人。

  政府部门带头歧视。近年来,在招生、招工和公务员招考中已发生多起对残疾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外貌未“达标”者的歧视案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有人向全国人大提交“公民提案”,建议审查易导致乙肝歧视的15部法规。

  对一个人群的歧视似乎总有“正当”理由。至于这种歧视对被歧视者如何不公平,如何将他们逼到绝望的困境,就顾不上了。

  这种歧视还在深入,科学的进步似乎正在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歧视理由,比如,基因歧视。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造福人类,也同时可能让人类步入基因歧视的新时代。基因歧视是一种真正从根子上开始的歧视,歧视到你的骨子里。

  国外当然也有歧视。即使是在鼓吹天赋人权、生而平等的西方社会,经历过追求平等自由和反种族歧视的种种洗礼之后,现在他们也需要直面基因歧视的新课题。

  哈佛大学曾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917名调查对象中,有455人认为他们曾因遗传因素遭到过歧视。

  但他们开始作出正确的应对。据报道,美国众议院4月24日通过一项立法——遗传基因不受歧视法案。根据该法案,雇主和健康险公司仅根据遗传素质拒绝对某一疾病承保或收取高额保费属违法行为。该法案也不允许雇主在招聘、解雇、职位安排或晋升决策时参考个人的遗传信息。

  社会存在歧视,也许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歧视者不以歧视为耻、为错误,反以歧视为荣,为傲慢的特权,歧视得理直气壮。为何那么多歧视满天飞?分析中国社会中歧视的根源和成因,非常必要。

  2003年著名科学杂志《自然》曾发表美国科学家一项研究,发现猴子也具有平等观,当它们遭受不平等待遇时也会感到愤怒。如果说追求平等是人(乃至猴子等高等动物)在进化中产生的本能要求和愿望,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有意无意地歧视他人呢?

  每一种歧视当然都有某些具体的成因,但各种歧视其实还有一些共通的社会心理根源。这些根源与我们的历史不无关系,历史和现实因素使得很多中国人缺乏生而平等的观念,也从未真正理解歧视为什么错误、为什么有害。

  所有的歧视都有一种共通的毒素,那就是否认人与人生而平等。生而平等,是无条件的生命价值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它当然不是社会现实,但应该成为人类追求和接近的社会理想。在西方,生而平等思想是随着社会和科学进步逐步发展壮大的,二战和种族冲突的历史也给他们提供了沉重的教训。但中国社会从来缺乏平等自由思想的浸润,生而平等的思想在中国社会未曾产生过长期和重要的影响。从古代中国到阶级斗争年代,中国人都被强加定义为生而不平等。很多中国人习惯用现实的不平等与结果的不平等来为“生而不平等”作辩护,从社会思想和科学思想上,很多人也不明白:为何要平等对待一个有某种遗传“缺陷”的人(甚至要给他优待)?为何他人无权限制一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合法自由?为何不能将“民工”与“犯罪”放在一起报道?

  我们需要生而平等思想的启蒙,但这种本该从小就教育的东西,至今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也是缺失的。有很多小学开始开思想品德课,开始学“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的《弟子规》,却很少有学校让孩子从小学习平等、自由、民主、法治这些原理——这些道理是需要学习的,并不像猴子的平等本能那么简单。

  歧视者往往不相信人的潜力(包括他自己的潜力),也不懂得生物适应和进化真正的奥妙。歧视他人的人看到他人现有的“缺陷”、“短处”,却看不到他人的长处和潜能,事实上,无论社会学或生物学的道理都会告诉我们,人的潜力是惊人的,“造物主”是公平的,只要得到公平的机会,那些看似有“缺陷”的人反能完成其他人做不到的事。在人类社会,“缺陷”是相对的,其实人人都有“缺陷”。

  歧视的存在,当然不仅仅是一个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在很多时候,更是一个实际利益问题:那些发出歧视者,往往通过歧视来追求和维护自己的特权。歧视会给被歧视者设置门槛,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的圈子,当某些人的权利被剥夺,意味着另一些人获得了特权。而中国社会是无比信奉特权的社会,很多人会为得到的公平规则之外的哪怕一点点特权而沾沾自喜——去公厕拉屎走了后门插了个队也会感到自豪。这种对特权的追逐其实是短视的,当规则的公平被破坏,你在此处得到特权,在彼处往往就要忍受别人的特权;同理,当你作为市民在小区羞辱了卖菜的“民工”,你认为自己比他高等,那么,在大街上,你作为骑自行车的人可能就需要忍受宝马的欺凌……

  歧视就是为相对于被歧视者的特权找理由,而且,歧视者把这些理由当作被歧视者的罪错。

  还有一种常常听到的歧视的理由是:为了集体的安全(或者直接说“我的安全”)!比如,“为了其他员工的安全,所以拒绝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我们暂不具体讨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到底有多危险,我们只要搞清楚:如果有意要危害别人的安全,乙肝病毒携带者(或其他什么病毒携带者)比开车的人更危险吗?显然,不会比故意开车撞人的人更危险,其实,如果大家都要故意伤人的话,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会比任何一个人更危险,顶多同样危险!而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故意用他的病毒来伤害你(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他对你的安全有什么威胁呢?没有!(严格说来,只有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才会产生“无意”传播,但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大多危害较轻,否则人类早被灭绝了)

  所以,这种歧视的理由其实是以乙肝病毒携带者(或其他什么病毒携带者)会故意危害别人这一假定为前提的!按照这种逻辑,其实你可以拒绝录用任何一个人,那些非乙肝病毒携带者甚至更危险。

  以最坏的恶意来对待一个人群,可能引发的后果便是推动那最坏的事情真的发生。所以,上街扎人的艾滋病病人便出现了。

  在A·赫胥利的《美丽新世界》和威尔斯的《时间机器》等科幻作品中,都预言了一种基于遗传基因的充满歧视和不平等的反乌托邦社会。《美丽新世界》中,人一克隆出生就被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高等人鄙视低等人,低等人也“乐天知命”;《时间机器》中人类分化为地上的“埃洛伊”和地下的“莫洛克”,“莫洛克”供养“埃洛伊”的同时,捕食“埃洛伊”……那时的歧视已经深入到基因,每个人从一出生便背负了无法改变的命运。

  这样的噩梦会来到现实吗?缺乏平等自由思想的中国,未来会不会沦为充满歧视和对抗的反乌托邦?

  当歧视深入到人心和基因,反歧视也需要深入到人心和基因,从美国人通过反基因歧视法案,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刘县书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6/01/content_1779551.htm

 

本文出自【照牛排乙肝博客】,文章不定期更新,转载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www.zhaoniupai.com/hbv/archives/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