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根治乙肝的青海实践

  2008年5月,青海将成为中国第一个14岁以下人群完全受乙肝疫苗保护的省份。

  程林(化名)家的院子里,长着一棵大李子树。正是夏末秋初,树上累累结满了指头大红红绿绿的果子。

  这树,是他2001年被诊断出患有乙肝后不久栽下的。辗转传来的偏方,说李子清肝养肝,能治肝硬化和腹水。所谓有病乱投医,总是宁可信其有——但好像和在西宁一家社区医院抓来的中草药一样,并没起到什么作用。几年来,为治病,这个46岁的农民,几乎倾尽所有,病情终于还是发展到了肝硬化晚期这一步。

  这一天,是县上下来的卫生队给娃儿们打疫苗的日子,村里很多人都溜达到学校门口看热闹,然后溜达回来说新闻。程林也站在旁边听一耳朵。这疫苗,他知道。那年去西安看病时,大夫说过,打3针,就能预防他这个病。可是贵得很。如今,听说是免费给娃儿们打——居然有这么好的事。雨后的阳光透过树影照在程林脸上,映得那表情有点快乐的样子,却也带着几分凄凉:至少,他的病,不会再在自己后代身上延续吧……

  9月10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支持青海50万儿童乙肝疫苗免费接种项目(简称“青海项目”)在西宁正式展开。

  这一项目,加上国家从2002年1月开始实行的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以及2006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海南州先期推行的儿童免费乙肝疫苗接种项目,将使青海省在2008年5月,全部3针接种工作完成之时,成为中国第一个14岁以下人群完全受乙肝疫苗保护的省份。

  “我们是在见证流行病学上的一个历史时刻。”苏启深,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中心执行主任、青海项目的发起人之一,感慨地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郝阳解释,如果这一项目的实践可以在全国推广,只需要两代人,中国就可以摆脱乙肝大国和肝癌大国的帽子,在2050年实现全国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1%的目标。

  一场演唱会带来的100万美元

  青海项目之所以能付诸实践,美国赵修平夫妇基金会慷慨捐赠的100万美元,起到了关键作用。可谁也不会想到,所有的一切,竟源自一场蔡琴演唱会。

  这已经是一个惯例了,每两年,由美籍华人组成的慈善组织——美华防癌协会,邀请蔡琴到美国东部和西部开演唱会,为协会的防癌工作募集善款。2006年4月28日,就在和夫人一道听演唱会时,赵修平遇上了此前在其他公益活动中见过几面的苏启深。

  赵修平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几十年前到美国留学,在伯克利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正赶上IT热潮在硅谷兴起。他创办了几家颇为成功的公司,其中专门为其他半导体产品制造商提供设计工具和系统模块的一家,在行业内地位数一数二。在美国几十年,他也接受了美国人的理念,“你的钱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委托你管理的,要好好把它们花出去”。演唱会上,苏启深向赵修平提起他所在的斯坦福亚裔肝脏中心正在青海省海南州推行为学龄儿童无偿接种乙肝疫苗的项目,赵修平一听,立时生了兴趣。

  苏启深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临床系教授,在临床治疗中,他发现,尽管亚裔美国人仅占美国人口总数4%,但在美国的125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亚裔却占到了一半以上。亚裔男性的肝癌发病率,更比白种人高出9倍。“作为一名医生,我最清楚,乙肝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可以将其治愈的药物,预防,是最有效最经济的解决乙肝办法。”苏启深说。出于这一原因,1996年,身为亚裔的他创立了专门帮助亚裔人群了解、预防和对抗乙肝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中心(Asian Liver Center at Stanford University)。

  从2001年开始,亚裔肝脏中心启动了“翡翠丝带”运动,以一个形取中国字中的“人”、色取亚裔文化中象征好运长寿的翡翠的丝带,作为活动标志,借助电视、电台和公交车车身广告的途径,吸引公众对亚裔乙肝和肝癌的关注。

  随着亚裔肝脏中心的影响逐渐增大,苏启深及同事的工作也得到了国内医学界的关注。1999年12月,在北京参加一个肝癌专题讲座时,苏启深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和汕头大学医学中心建立了联系。在一些更偏重于学术性的合作项目后,2006年,亚裔肝脏中心与肝炎防治基金会、青海省卫生厅、香港择善基金会以及上海顶尖堂合作,对海南藏族自治州的6.7万名师生进行乙肝健康教育,并为5.5658万名学龄儿童免费注射了乙肝疫苗。在演唱会上遇到赵修平的时候,苏启深在为这一项目的即将启动而兴奋。“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完全可以将这个项目推广到整个青海省。”苏启深说。“这个,我们可以谈。”赵修平说。

  看完苏启深准备的一大摞项目计划书后,赵修平问,“要做这个事,你看,需要多少钱?”“50万美元差不多够了,当然越多越好。”“我给你100万美元。”

  青海的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南高北低,与甲肝北高南低的趋势正好相反。在此之外,西藏、青海、甘肃等边远地区,由于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居民收入水平低,国家计划免疫推行前自费接种疫苗的比例低,携带率常常高达17%至20%。而在浙江、广东、广西、海南这些东南沿海地区,乙肝病毒携带率也较高。

  在众多省份中,为什么单单选择青海,作为开展这项有历史意义的活动起点?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曾担任过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长的王钊说,这是综合了多种现实因素后做出的选择,而青海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也是促成此事的一个重要原因。

  “乙肝疫苗接种的规律,是接种时年龄越小,获得免疫的效果越好,最理想当然是在出生24小时内就完成首针疫苗的接种。这种理念,我们从1992年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时候就开始倡导。”王钊说。因此,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以及东南沿海一些比较富余的省份,早在国家的免费计划免疫实施前,许多家长就已经给孩子注射过了乙肝疫苗。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透露了已经完成尚未公布的第三次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在东部许多省份,5岁以上的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经降到了1%以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只要按规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就可获得终身免疫,不推荐补打加强针。钱要花在刀刃上。在计划免疫施行前疫苗接种率较低、乙肝发病率较高的省份,自然成了重心所在。

  青海省在免疫工作上积极、开放的态度,无论是肝炎防治基金会的王钊和苏崇鳌,还是亚裔肝脏中心的苏启深以及捐资人赵修平,都交口称赞。中国疾控中心的梁晓峰,更是用上了“感动”这个词。“青海省在免疫工作上,之前有两件事情让我很感动。”梁晓峰说,“第一件是最早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完成的质量相当高,有效控制了麻疹疫情的发生和流行。第二件,就是去年在黄南州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项目,一下子把首针24小时接种率从16%提高到80%多。这非常不容易。”

  紧邻甘肃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仁。平均海拔3600米的土地上,主要是分布在黄河沿岸和隆务河沿岸的河谷山地。尽管风景优美,居民的生活却并不富裕,而南部畜牧业为主的经济形态,令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居住相对分散。所有这些,都是实行计划免疫的巨大障碍。

  “在医院分娩占大多数的地方,计划免疫的实行和管理并不困难,孩子生下来就可以把准备好的疫苗打上。”青海省疾控中心负责冷链管理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但在家庭分娩占多数的山区和牧区,要想在孩子出生24小时内打上疫苗,那就困难多了。”

  据青海省卫生厅的数据,2006年1月到6月,黄南州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数为1415人,在家出生的新生儿数却是1898人。每在家中出生一个婴儿,就意味着162个上门服务接种点中的一名卫生员,得到消息后,马上要背起装满冰块的冷藏包,带着疫苗,走上也许是几个小时的山路,赶去为新生儿接种。

  而这一次,在肝炎防治基金会和亚裔肝脏中心提供的价值70万美元的疫苗和注射器之外,青海省政府也从财政中拨出200万元,为西宁市所辖区县的18万学龄儿童免费提供疫苗注射,令项目覆盖面遍及青海省所有14岁以下的儿童。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到哈佛大学演讲。他说,人们容易为一些数字一些目标而激动,但是,更重要的是看到那些数字背后、透过数字呈现出来的根状体系的逐步生长。青海乙肝疫苗项目惠及的,从表面看,似乎只是50万离我们如此遥远的青海儿童。以中国13亿人口之多,摊薄了,对乙肝携带率的影响,或许并不显著。然而,经过它所反射出的公共卫生理念的转变,以及一个国家在建设更高效、更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上的努力,却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毕竟,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主笔:鲁伊 2007年09月27日 http://www.lifeweek.com.cn/iRelease/jsp/other/IssueView.jsp?issueid=451)

本文出自【照牛排乙肝博客】,文章不定期更新,转载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www.zhaoniupai.com/hbv/archives/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