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保护性医学文件和法律文件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2003年3月3日 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

  一、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

  5、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携带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

  二、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录取的专业:学前教育、航海技术、飞行技术等。专科专业:面点工艺、西餐工艺、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注:根据这个文件,国家对乙肝携带者在高考录取中只做了肝功能和专业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4年8月28日修订)

  第十二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第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2005年1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卫生部制定)

  第七条 各种急慢性肝炎,不合格。乙肝病原携带者,经检查排除肝炎的,合格。(注:公务员录用体检表中无乙肝检测项目,且《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中规定:体检必须按规定项目进行,不得随意增减。)

  !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2006年9月2日 卫生部)

  二、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七、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2007年5月18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联合发布)

  一、科学认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虽被乙肝病毒感染,也具有传染性,但肝功能在正常范围,肝组织无明显损伤,不表现临床症状,在日常工作、社会活动中不会对周围人群构成威胁。乙肝病毒主要有血液、母婴垂直(分娩和围产期)和性接触三种传播途径,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一般接触也不会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

  二、促进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实现公平就业

  (一)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就业权利。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乙肝扩散的工作外,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用或者辞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二)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的招、用工体检项目,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隐私权。用人单位在招、用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肝功能检查项目作为体检标准,但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禁止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对劳动者开展体检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7年10月3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但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原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

  第六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原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外招用人员时,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来源:肝胆相照论坛-《就业歧视法律维权手册》第一章(http://www.hbvhbv.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81986&extra=page%3D1

 

本文出自【照牛排乙肝博客】,文章不定期更新,转载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www.zhaoniupai.com/hbv/archives/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