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人对古人的评说,皆为二手资料,传来传去难免失真。庆幸的是,很多明清时期文武官员向皇帝报告公私事务的奏折原件(或军机处誊抄的副本)还留存至今,一部分收藏在北京,另一部分被老蒋运到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清代乾隆年间,连平颜氏在朝中有红人,那就是24岁便担任山东泰安知府的颜希深,他的奏折题材广泛,从奏折中可见其文采和情商。乾隆皇帝曾三次拒绝颜希深进京面圣,啥情况?
1)后人对古人的评说,皆为二手资料,传来传去难免失真。庆幸的是,很多明清时期文武官员向皇帝报告公私事务的奏折原件(或军机处誊抄的副本)还留存至今,一部分收藏在北京,另一部分被老蒋运到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清代乾隆年间,连平颜氏在朝中有红人,那就是24岁便担任山东泰安知府的颜希深,他的奏折题材广泛,从奏折中可见其文采和情商。乾隆皇帝曾三次拒绝颜希深进京面圣,啥情况?
1)谈及连平颜氏,话题离不开读书做官,你是否知道他们的女儿嫁给了怎样的人家?连平颜氏虽官居高位,但也恪守男尊女卑的传统,在颜氏族谱上极少提及妻子的娘家和女儿的去向,但对于迎娶颜府千金的百姓来说却是光耀门楣的事,照牛排最近在连平陂头2001年版的《谢氏复澈公宗谱》上,看到几条连平颜氏与陂头谢氏联姻的记载。
按:近些年照牛排陆续参观了河南上蔡古城墙、汝南北城门、深圳南头古城、江西定南老城,再翻阅《连平州志》时不由地感叹——明清时连平州城历经多次贼匪攻城,若不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的飞机轰炸和解放后的城建,我们是能看到连平古州城的,7米高、5米宽的城墙内,是星罗棋布的颜氏府第、百姓祠堂和闹市,菱形的州城正中偏北为连平州衙门和学宫。
1)大席河发源于连平上坪三株松,流经内莞、元善、田源,流向新丰县。内莞与上坪一衣带水,只要在《上坪谢氏族谱》里随便翻几页,都能看到一些姓周的祖婆。最近老友阿炳从广州图书馆拍了一些内莞周氏的族谱资料,虽然简略但很有价值,一下子就把照牛排此前了解到的其它史料串联起来,使内莞周氏与上坪谢氏的姻亲关系更加具象化。
1)旧时连平州惠化地区流传这样一段姓氏顺口溜“上坪谢,下坪丘,内莞周,麻陂江、卓,石龙刘,惠化姓姓有”,大致概括了各姓人的聚居分布情况,虽然不太全面。内莞周氏,人也挺多的,据说是北宋《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濂溪公)的后裔,遗憾的是,照牛排一直没找到他们的族谱资料,对其世系源流不太了解。几百年来,内莞周氏与上坪谢氏有着非常深厚的姻亲关系,语言和风俗习惯几乎没有差别
1)二品总督颜以燠的五世孙颜本敏先生曾在《连平古州城的百间百姓祠堂》中记载,连平红星二街原有谢氏八房祠和初公祠,红星一街原有雨公祠;连平分司街原有两座谢氏祠堂,一座是“辉公祠”,还有一座“伦公祠”。据族谱记载,辉公祠是供奉上坪谢氏三世祖谢仲辉的,那么伦公祠呢?
1)《尔雅》有云:“善事父母为孝”。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国人的推崇,元人郭居敬撰写的《二十四孝》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其实咱们连平上坪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大孝子,有些还被地方政府当作典型来宣传,比如左族仲玄公房的11世祖谢复培、谢特铨,右族仲辉公房的12世祖谢朝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