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平上坪谢氏二世祖福颙公(1366-1424年),似乎在每年的祭祖活动中都没啥存在感。福颙公可能是一位运粮官(董运皇租),于永乐甲辰(1424年)押运粮食到北平,因病卒于任上,其友以礼临时置棺待葬,第二年贤侄仲玄公携仲贵公、仲辉公赴京把灵柩接回上坪安葬。福颙公去世时,长子仲荣公40岁,五子仲贵公14岁,八子仲辉公8岁,侄子仲玄公39岁。
1)连平上坪谢氏二世祖福颙公(1366-1424年),似乎在每年的祭祖活动中都没啥存在感。福颙公可能是一位运粮官(董运皇租),于永乐甲辰(1424年)押运粮食到北平,因病卒于任上,其友以礼临时置棺待葬,第二年贤侄仲玄公携仲贵公、仲辉公赴京把灵柩接回上坪安葬。福颙公去世时,长子仲荣公40岁,五子仲贵公14岁,八子仲辉公8岁,侄子仲玄公39岁。
1)连平上坪谢氏六世祖朝征公、朝俯公,都比较响名,毕竟子孙众多,而他们的同胞兄长朝位公,就比较少听人提起了。据族谱记载,在四百多年前的上坪乡村,朝位公一家五代人里涌现不少名重一时的能人,以保卫乡邦的武官为主,也有廉静爱人的从五品文官。
1993年,连平县上坪镇进行换届选举。选民推荐的一位普通农民——谢朝佩当上镇长。两年过去了,上坪镇面目一新,谢朝佩令人刮目相看。当地干部群众发自内心地称赞他是“务实镇长”、“重教镇长”、“贴心镇长”……
1)2021年7月11日,我与几个同伴从上坪街背逛到新镇大辛、满池塘、中屋围、井唇、上正、河唇围,看了不少祠堂。走到新镇岭下,看到一排现代民居倒映在一口大鱼塘上,风景如画。再往里走发现一大片废墟,残存低矮斑驳的土砖房,与旁边拔地而起的新洋楼显得格格不入。
1)上坪谢氏始祖复渊公生于元朝延佑丁巳(1317年),至今705年,他从赣州迁居上坪亦有680余年。从其它姓氏的族谱来看,同时期肇基上坪的还有陈仲良、丘志清、丘祖清。那时上坪隶属循州河源县,因明朝正德及崇祯年间的匪乱先后设立和平县与连平州。先祖们远离中原一路南迁,以他乡为故乡,筚路蓝缕,繁衍至今实属不易。
1)2022年春节已过去一个多月,转眼间清明将至,兄弟们都回去扫墓了,千里之外的我今年没能回上坪。向来胆小,也不知怎么就养成了寻古访陵逛祠堂的癖好,和常人多少有些格格不入。每见一块祖牌、一通墓碑,都要凑近观察拍照,回来翻阅族谱文献研究一番。
1)上坪谢氏七修谱仲辉公派下的16至20世世系(约有200张图,占35%),我已初步完成核对。其中辉祖二房俊璇公(东祖)派人数较多,主要是朝征、朝俯公后裔。本想继续整理瑄祖、琪祖、通祖、富祖的16至20世世系(约有360张图,占65%),发觉人更多,还是先把辉祖派理顺吧,这次弄6至10世世系。
1)辉祖派下三房到六房16至20世的68张世系录,以及辉祖三房10至18世的23张吊丁图,照牛排已初步完成核对,人数较多的东祖(俊璇公)房还有待研究。看到名字的差异,然后根据祖公生活的年代,在几个版本的族谱之间来回穿梭,看到底“错”在哪,其实挺无聊的。
1)自从有了上坪谢氏三修、四修、五修、六修老谱的照片,族谱核对可谓得心应手,以往的“盲人摸象”变成了“开卷考试”,事情变得简单而艰难——拿着8000多张老谱照片来核对2000多张七修谱照片,以七修谱的谬误程度,工作量可想而知。能弄多少就尽力弄多少吧,照牛排从自己所属的辉公三房16世至20世出发,逐字地毯式地梳理。
1)据《连平州上坪谢氏五修族谱》第463页记载:“文荀(士棻)长子启椿,字庄元,号岁华,生道光癸巳(1833年)八月十二日。配邱氏,生甲午(1834年)六月初十。子二:道忠、道恕。”这段记载,其实隐含两个信息——邱氏是童养媳,其儿子的名字是“假名”。何以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