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平上坪地处粤北九连山区,山多而林密。从中原迁来的上坪客家人,散居于上坪各个村落,每落基一地,必然兴建围屋和祠堂。上坪人相信树木能调节风水,镇住不祥的事物,为此,他们常常会在围屋周边留一大片空地来种植一些树木,谓之“风水树”。惠西村新屋厦聚居着谢氏朝应公的后裔,在村东门外的路边,曾经种有成排的风水树,其树种主要有枫杨和朴树。
1)连平上坪地处粤北九连山区,山多而林密。从中原迁来的上坪客家人,散居于上坪各个村落,每落基一地,必然兴建围屋和祠堂。上坪人相信树木能调节风水,镇住不祥的事物,为此,他们常常会在围屋周边留一大片空地来种植一些树木,谓之“风水树”。惠西村新屋厦聚居着谢氏朝应公的后裔,在村东门外的路边,曾经种有成排的风水树,其树种主要有枫杨和朴树。
1)之前因为清明时节雨纷纷,朝征公的祭祖活动推迟到昨天(2024年4月14日)。今年由朝征公二房主祭,有上百宗亲驱车到“鹅颈地”朝征公墓前虔诚祭拜,之后在连平上坪新镇满池塘屋朝征公祠参加宴席(约有40席)。
1)人都离不开一日三餐,“搞食说”、“打斗四”虽难登大雅之堂,但是每到婚丧寿喜、桃花节千人宴、节日庆典时都要吃席。对于连平上坪的饮食文化,族谱上只字未提,州志上也仅有只言片语,也就近二十年来新编的县志和《文化遗产普查》里有一点资料。“连平老八盘”目前风行于县内各个乡镇,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是中原饮食文化与本地物产相结合的产物,但是连平并不能完全代表上坪,上坪老八盘的菜品和做法还是有差别。
1)连平下坪丘氏祖清公派(右族)聚居于石陂村东西向的留洞河沿岸,相传景清公携其子由丰树坑一带迁居石陂头,还有几家人是从上书房搬过来的。景清公生有五子,其中萱公、菼公和蘭公传了下来,他们的后裔在石陂头建了四座祠堂,形成石陂古村现在这种祠堂分布。
1)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写的《范进中举》,生动描绘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在岳父眼里从没米下锅的“癞蛤蟆”一下变成“文曲星”、“贤婿”、“范老爷”,城里从未谋面、举人出身、做过知县的张老爷也上门攀亲戚送银子和屋舍。在封建社会能考中举人,大致相当于现在既考上了清华北大又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有资格做官的。
连平上坪谢氏三世祖仲辉公墓的祭醮,由辉祖各房轮流主祭(时间在每年农历二月二过后的第二个周日)。2020年在新镇小学由辉祖二房俊璇公房主祭,2021年由新屋厦辉祖三房俊玮公房主祭,2022年由中村排子辉祖四房俊玉公房主祭,2023年由下坝辉祖五房俊逵公房主祭,今年轮到上坝辉祖六房俊珇公房主祭。上坝房宗亲于二月十五日(阳历2024年3月24日)主持了庄严而隆重的祭祖活动,在惠西上坝屋设宴70席,辉祖各房宗亲代表欢聚一堂,共叙同宗共祖之谊。
一年前,连平县上坪镇石陂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为上坪的古建筑打了个样——聚族而居的客家围屋,那些不太起眼(甚至成为拆除对象)的老房子是可以修缮出来,变成旅游景点的。2013年出版的《河源市文化遗产普查汇编·连平县卷》,收录了旗石四角楼、古坑四角楼和东南村东安楼,其实连平上坪的四角楼至少有八座。这些带有防御功能的老建筑蕴含怎样的历史,建造者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