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坪谢氏七修谱仲辉公派下的16至20世世系(约有200张图,占35%),我已初步完成核对。其中辉祖二房俊璇公(东祖)派人数较多,主要是朝征、朝俯公后裔。本想继续整理瑄祖、琪祖、通祖、富祖的16至20世世系(约有360张图,占65%),发觉人更多,还是先把辉祖派理顺吧,这次弄6至10世世系。
1)上坪谢氏七修谱仲辉公派下的16至20世世系(约有200张图,占35%),我已初步完成核对。其中辉祖二房俊璇公(东祖)派人数较多,主要是朝征、朝俯公后裔。本想继续整理瑄祖、琪祖、通祖、富祖的16至20世世系(约有360张图,占65%),发觉人更多,还是先把辉祖派理顺吧,这次弄6至10世世系。
1)每次回老家都有收获,上次是拍上坪谢氏老谱,这次回去花3天时间和朋友逛了30个厅厦(祠堂)。看祖牌可知祠堂是纪念哪位先祖的,但由于年深月久,祖公的事迹恐怕本村人也未必说得清楚,还好有族谱可查。一座座大小不一的祠堂捞下来,发现明清时期的上坪可谓人文荟萃,几十年前被扣上的“土匪窝”恶名有必要昭雪一番。
虽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在短短3个月之内送走两位长辈,不免唏嘘。当亲人衰老凋零,自己也近不惑之年。一直习以为常的陪伴,往往会在某天忽然消逝。子欲养而亲不待,人走方知悔悟,说啥都没用了。
以下摘抄《连平县志》里关于连平丧葬风俗的记载,上坪人办丧事差不多都是这样,不知其它地方有何不同。
1)连平上坪谢氏辉祖二房俊璇公(东祖)派人丁兴旺,16至20世有134张世系录,数量刚好是辉祖其他几房之和。族谱已看到东祖朝征公二房派,我忽然想起7月份和朋友拜谒满池塘朝征公祠时,在祠堂门口拍的一张照片,墙上挂的《祖堂维护公约》明文规定:“凡在外面逝世的任何人,(棺材)都不准进入大门及在祖堂停放”。
1)朝应公祠位于连平县上坪镇惠西村新屋下,和连平境内大多数客家围屋一样,以前我们全村的房子都是围着厅厦(祠堂)而建,可见它在老祖宗心中的位置。最近十几年来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多数家庭都在附近盖了新房或外迁大城市,老屋已经很少人居住。朝应公祠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照牛排的老屋挨着祠堂,只要打开一扇门就看见中厅了,但祠堂里连一块碑记都没有,大门口也没有牌匾,这么大一座厅厦却没人知道它的来历。
1)辉祖派下三房到六房16至20世的68张世系录,以及辉祖三房10至18世的23张吊丁图,照牛排已初步完成核对,人数较多的东祖(俊璇公)房还有待研究。看到名字的差异,然后根据祖公生活的年代,在几个版本的族谱之间来回穿梭,看到底“错”在哪,其实挺无聊的。
谢南逸,讳俊玮,乃上坪谢氏始祖复渊公曾孙,仲辉公第三子,生于明朝天顺辛巳年三月二十四日,殁正德丁丑年八月二十日,享年五十七岁(1461-1517年),葬于肖板坑伏地虎形(神仙潭南侧)。元配周氏,继娶钟氏,二妣合葬于大陂头之佳城(坐西向东)。南逸公生有三子(生、吉、兆)、四女。
1)自从有了上坪谢氏三修、四修、五修、六修老谱的照片,族谱核对可谓得心应手,以往的“盲人摸象”变成了“开卷考试”,事情变得简单而艰难——拿着8000多张老谱照片来核对2000多张七修谱照片,以七修谱的谬误程度,工作量可想而知。能弄多少就尽力弄多少吧,照牛排从自己所属的辉公三房16世至20世出发,逐字地毯式地梳理。
1)据《连平州上坪谢氏五修族谱》第463页记载:“文荀(士棻)长子启椿,字庄元,号岁华,生道光癸巳(1833年)八月十二日。配邱氏,生甲午(1834年)六月初十。子二:道忠、道恕。”这段记载,其实隐含两个信息——邱氏是童养媳,其儿子的名字是“假名”。何以见得?
1)众所周知,1993年的七修谱《连平上坪谢氏族谱》谬误颇多,为核对一个人名往往需要前后翻好几页谱,即便如此有时还不能确认祖公叫什么,人物生平描述也因为错别字而不知所云,校对的工作量对八修谱来说简直是个灾难。所以照牛排一直有个愿望——把连平上坪谢氏明清至民国的老族谱翻出来拍照,这样一来,很多以往有争议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也将避免很多无谓的考证。近来梦想成真,我终于见到传说中的连平上坪谢氏三修、四修、五修、六修谱,并已悉数拍照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