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些年先后有几个人和照牛排说,清代连平最大的官是卓秉恬,卓秉恬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正一品),而连平颜检官至兵部尚书(从一品)。我一查,四川华阳(今成都双流)人,又是外迁的,也就没去深究。直到最近我看到一页连平麻陂卓氏族谱,粗略记载了卓秉恬先祖外迁的历史,遂作此篇。
▲1828年《邓尉观梅图》中的海帆先生(卓秉恬),图源:国博
2)据连平麻陂卓氏族谱记载,卓秉恬的高祖父葬在麻陂丰济庙旁,曾祖父葬在四川黄龙溪,祖父卓德秀“移居四川成都华阳县”,其父卓承彰生有五子:卓秉恬、卓秉忻、卓秉恭、卓秉和、卓秉元。卓秉恬于“庚申(1800年)入邑庠,辛酉(1801年)科举人,壬戌(1802年)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丁卯(1807年)陕西主考,升检讨,娶张氏。”由此可知,在清朝雍正初年“湖广填四川”的时代背景下,卓秉恬的祖父卓德秀携父金骸从连平州始迁四川,几十年后,在嘉庆1807至1813年间,外迁的卓秉恬家族曾经回到连平麻陂续谱——麻陂卓氏族谱对卓秉恬的记载,停留在他21岁成为联捷进士后进翰林院,散馆后授检讨(从七品),之后任陕西乡试的主考官,这一时期卓秉恬才二三十岁,是有时间有条件回连平的。此后长期在京城任职,身不由己。
▲连平麻陂卓氏族谱记载卓秉恬先祖外迁,图源:玉山阁
3)麻陂族谱记载的“黄龙溪”和“华阳县”,目前皆属于四川成都市双流区,但这并非卓秉恬家族最初的迁居地。据光绪元年版《岳池县志·古迹志》记载,“大学士卓秉恬祖茔,在治东负郭金石岩下,后通籍迁葬别所,惟故址徒存。嗣增补县志者直将学士父子载入邑选举,兹仍因旧志省去。”岳池县属于广安州(今四川广安市),距离华阳县约245公里,从乾隆、嘉庆、咸丰直至同治年间,岳池县曾多次重修县志,在嘉庆或咸丰版的《岳池县志·选举》部分是有记载卓秉恬父子的,后来卓秉恬附籍至华阳县并外出做官,卓氏祖坟也被迁走了(可能迁至黄龙溪),旧县志遂删除了卓氏父子的科举功名记载,到光绪元年重修《岳池县志》时沿袭旧志未收录卓氏功名。
▲光绪版《岳池县志》记载卓秉恬的祖茔
4)卓秉恬祖父在广安岳池开基,最有力的证据是,光绪《岳池县志·艺文志》有一篇卓秉恬应岳池县进士康以铭(号惺斋)之子康荷生之请,为其母李氏写的墓志铭《皇清例赠孺人康母李太孺人墓表》:“乙巳(1845年)春,康荷生年姪来京应礼部试,手先孺人事状丐余表阡。余先世家岳池,辛酉、壬戌与其父惺斋公先后入词垣(翰林院),公旋下世(不久去世)。荷生尝馆于余之家塾,时称道母德,故余知孺人特详……”这里明确提到,卓秉恬的祖上住在岳池县,康以铭是嘉庆辛酉(1801年)进士,卓秉恬是嘉庆壬戌(1802年)进士,他们先后进入翰林院,又是同乡,可惜康以铭早逝。康荷生曾在卓家的私塾就读,时常向卓秉恬称道他母亲的品德,所以很了解康母。
▲光绪版《岳池县志》收录卓秉恬写的墓志铭
5)在1986年《岳池县文史资料选编 第1辑》中提到,岳池县城东门外冯家湾后的翔凤山岩壁上有一处“灵泉”石刻。据说在道光六年(1826年),也就是丁父忧回乡期间(一般是两年多),卓秉恬曾赴岳池为其师何棻祝寿,游于此,觉得好山好景看不够,遂题匾“何处足”。又觉其泉水清洌甘甜,再题“灵泉”二字后镌刻于后山石壁上。何棻是岳池人,与康以铭是同科进士,与卓秉恬是前后脚的进士,但何棻的年龄比卓秉恬大,何棻早在乾隆甲寅(1794年)就已中举,何棻早年可能被岳池卓家请来当少年卓秉恬的私塾老师。卓秉恬在老家服丧期间,康何生可能在卓家私塾上课。
▲岳池翔凤山“灵泉”石刻,图源:左左讲故事
6)清朝嘉庆七年(1802年),卓秉恬考中三甲第73名进士,此时其籍贯已是“四川华阳县”(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起,外省移民子弟能在川参加科举考试了)。不知何时起,卓家人在华阳县棉花街(今成都市锦江区蜀都大道东风路,离四川省图书馆不远)开了一家闻名遐迩的“广益号”酱园,卓秉恬成为大学士后,卓家广益号酱园便有“吼爷”站班,成都民间也开始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卓秉恬,卖过酱,道光年间拜过相。”“棉花街的桅杆斗加斗,广益号卖得好酱油,柜台上站了四个吼(酱园柜台上四个象征护兵头盔的‘凸’字型木盖锡盒),斗大的酱字映壁头。”"布政司前棉花街,双斗桅杆卓秉恬。宰相府内大酱字,酱油味道硬是鲜。四圣祠,黄牛店,柿子园里美景观。皇华馆里来御使,老郎庙上锣鼓喧。”
▲嘉庆七年进士题名碑上的卓秉恬
咸丰3年(1853年),卓家率酱园行捐资公置行业协会“酱园公所”,酱园行还在外北凤凰山、青羊区草堂小学(原酱园碑小学)附近捐置两处义塚(免费公墓),共占地两百余亩,捐款商号有广益号、永茂号、太和号、豫昌隆、秀谷园、正昌德、生山号、时昌号和同太号等数十家。清末的成都酱园帮有卓氏广益号、陈氏正通昌、袁氏添锡号、胡氏太和号等四十多家。1956年公私合营时,广益号酱园合并到外北市酿造一厂,原址拆建为“工人电影院”(60年代初拆修建为四川省图书馆)。
▲1848年卓秉恬奏议把广东水师游击叶常春提拔为副将
7)卓秉恬宦途恒通,比宦海浮沉的颜检顺利太多了。据《清史稿》记载,卓秉恬(1782-1855年),字静远,号海帆。嘉庆18年(1813年),卓秉恬改任监察御史(从五品),之后历任给事中、鸿胪寺少卿、顺天府丞(正四品)。从道光4年(1824年)起,历任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卿(正三品)、宗人府府丞、内阁学士。道光15年(1835年),历任礼部侍郎(正二品)、都察院左都御史、顺天府尹,兵部、户部、吏部尚书(从一品)。道光24年(1844年),时年63岁的卓秉恬成为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道光末年晋升武英殿大学士,因清代无宰相官衔,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可谓是位极人丞了,卓秉恬与张鹏翮都是清代四川最显赫的官。卓秉恬历仕嘉庆、道光、咸丰三朝约50年(自1805年翰林院检讨至1855年去世),还兼任了18年的顺天府尹(相当于北京市长),因鲠直敢言(不为用事者所喜)、持身清正,群吏肃然。
▲《清史稿》记载卓秉恬
卓秉恬的小遗憾,是代替贾桢在上书房担任皇六子奕訢的老师,在道光26年立储召对时,不敌杜受田指导的只会哭哭啼啼的奕詝(后来的咸丰皇帝,慈禧的老公)。倘若当年能文能武的鬼子六当选,中国历史或许要改写。照牛排考古 www.ZhaoNiuPai.com/KaoGu
▲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
8)更厉害的是,卓秉恬、卓枟、卓景濂祖孙三代都是进士,卓秉恬之弟卓秉恂、卓秉忱、卓秉怡皆以科举入仕,华阳卓秉恬家族成为科举世家。卓秉恬的次子卓枟(?-1857年),字云木,号鹤溪,性笃孝,是道光十九年(1839年)举人,联捷进士(与冯桂芬、翁同龢长兄翁同书同科),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曾总纂《清宣宗实录》。咸丰4年(1854年)以来,历任右春坊右庶子、大理寺少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正二品)。1855年9月卓秉恬去世后,其孙监生卓景濂、卓景洵蒙荫被钦赐举人功名,一体会试(直接与其他贡士、举人一起参加京城会试)。卓景濂也争气,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吏部郞中(正五品)。此外,卓静远之孙、卓枟之子、户部郎中卓景澄以知府用,卓景涵为兵部员外郎。
▲道光20年进士题名碑上的卓橒(二甲第16名)
▲咸丰六年进士题名碑上的卓景濂(二甲第45名)
9)1855年,74岁的卓秉恬去世后,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衔,并赐谥号“文端”,卓文端被赐祭葬于北京昌平清河(一说在昌平黄土村聚福庄)。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期间,时任兵部侍郎殷兆镛携其长子殷葆源(卓海帆之孙婿)等人曾躲藏于卓茔一带。照牛排试图寻找卓秉恬墓及卓枟墓,没找到——从连平麻陂到四川岳池,再到省会成都和京畿昌平,相府、坟墓早已住满现代人,各地方志鲜有卓秉恬家族的文史资料,只能从卓秉恬后代及书法艺术作品中找点痕迹了。据说民国时期,卓家有个后裔卓雨农(中医师)曾在相府旧宅开诊所,求医者络绎不绝,卓家还有个堪称成都餐饮业翘楚的名厨卓亚奎,时人作《竹枝词》道:“锦城丝管棉花街,三代荣封卓秉恬。更喜家风传久远,名医名厨名酱园。”
▲卓秉恬列传
卓秉恬与次子卓枟、幼子卓椿,卓秉恬的堂弟卓秉勋,或工诗文,或擅书画。最后说一下,卓秉恬家族几代人(卓上X-卓德秀-卓承彰-卓秉恬),非常类似于连平颜氏家族(颜容穆-颜希深-颜检-颜伯焘)。卓秉恬的曾祖母周氏与颜容穆同年(1691年)出生,卓秉恬比颜检(1757-1832年)小31岁,比颜伯焘(1788-1855年)大6岁、同一年去世,他们仨有没有可能认识呢?
▲1845年卓秉恬诗笺(印文:卓海帆氏)
▲卓枟信札
往期回顾(戳下方标题):
州志-你不知道的雍正《连平州志》 | 揭秘连平起源之迷 |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的区别
牟爷是如何在连平白手起家的 | 《连平州志》卷之一:星野 | 《连平州志》卷之一:舆图
《连平州志》卷之一:八景图 | 连平新八景 | 建置1 | 建置2 | 建置3 | 建置4 | 建置5
《连平州志》卷之二:连平疆域、山川 | 连平风俗
《连平州志》卷之三:连平城池 | 连平公署 | CCTV央视《中国影像方志》连平篇
《连平州志》卷之四:连平学宫先贤先儒 | 祭礼祭品 | 冒籍 | 乡饮酒礼
《连平州志》卷之五:祀典-祭先农坛 | 祭关帝庙 | 贡赋1 | 贡赋2 | 贡赋3 | 贡赋4 | 贡赋5
《连平州志》卷之六:兵防1 | 兵防2 | 津梁 | 秩官 | 选举 | 貤封和乡饮宾
《连平州志》卷之七:人物,宦迹.武绩.人瑞.德量.义略 | 孝行.方正.耆硕.善行.耆寿 | 列女.贤母.寿母
《连平州志》卷之八:物产 | 古迹·寺观.坟墓 | 祥异.饥荒.旱涝.兵事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内管岩石壁记/征浰头祭文/蒙泉记 | 艺文2,鼎建州治碑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3,修岩坡路碑记/重修三多桥记/捐修葫芦峒山路序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4,文山二女墓记/宋故丞相文信公二女墓铭/祭文烈女双正墓文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5,重修州城记/连平州明伦堂记/重建城隍庙记/祝圣寺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6,牟公祠堂记/重修牟公祠序/牟公祠聚元会序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7,连平形胜记/圣迹岩记 | 艺文8,建立义学碑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9,待赠若周何公传(何多才) | 艺文10,黄玫石先生传(黄志正)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1,曾得忠、王问臣合传 | 艺文12,何母颜孺人传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3,刘正烈传、墓、亭 | 艺文14,叶烈妇传
《连平州志》卷之十:诗1,牟应受的诗 | 诗2,何深的诗 | 诗3,颜希圣的诗 | 诗4,连平杂诗
族谱-上坪谢氏历次修谱时间 | 上坪谢氏明清老族谱 | 复渊公迁居上坪的时间
连平上坪谢氏的字辈 | 连平上坪谢氏家约(家训) | 仲辉公的兄弟 | 俊玮公派贤达
上坪谢氏七修谱错漏存疑 | 朝位公文武世家 | 从小水外迁的朝佳公后裔 | 岭下懋年公记
祠堂-上坪谢氏大宗祠历次修缮时间 | 上坪谢氏复渊公祠八修记 | 福珍、福颙公祠及洞主庙 | 上坪四角楼
仲富、仲贵公后裔祠堂分布 | 辉公后裔祠堂分布 | 南逸(俊玮)公祠重修记 | 朝应公祠始建年代初探
俊芳公后裔祠堂分布 | 俊璇公后裔祠堂分布 | 瑄公后裔祠堂分布 | 琪公后裔祠堂分布
连平颜氏府第分布 | 消失的连平学宫 | 消失的福音堂(连平中学前身)
连平谢氏八房祠(芝兰书室) | 连平上坪黄坑屋谢氏诚文公祠 | 2023年连平上坪谢氏祠堂进伙回顾
乡土-连平州城大小及攻城纪事 | 连平历年水灾 | 连平妇女(1946年 | 1928年) | 上坪三洞村办学记
连平革命斗争史 | 神枪手谢泮飘 | 黄埔县长谢静生 | 扬州起义何健生 | 颜伯焘厦门抗英及革职返乡
连平颜氏谁的官衔最高 | 忠信榕树下何氏 | 上坪大事记 | 上坪古代名人录 | 清代武举谢辉扬
下坪文魁丘庄 | 连平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中国高考状元现状) | 连平中学史 | 忠信中学史
蒙泉公剿匪往事 | 大湖寨的翰林曾冠英 | 上坪民意“镇长”谢朝佩 | 颜世清(书画收藏)、颜宝航
连平人民医院首任院长翁润苍 | 缅怀上坪古坑人谢开育 | 连平上坪祠堂文化简述 | 连平客家山歌
连平上坪客家锣鼓(锣鼓乐谱) | 连平过年(春节)风俗 | 十二月节索民谣 | 上坪老八盘 | 上坪粽子
连平上坪西禅寺 | 上坪谢氏十三景 | 下坪八景 | 上坪水口桥的来历 | 上坪街老照片 | 鹰嘴蜜桃史
连平电影院放映史 | 连平丧葬习俗 | 辉公墓(21年 | 24年) | 文龙公历代祖墓考 | 上正继诚公考略
朝征公墓 | 贵东市兴衰 | 新屋厦枫杨古树 | 颜宣甫“重游泮水”
颜检墓的现状和修造故事 | 明代顺阳王朱有烜墓出土记 | 安徽宏村游记 | 后收藏时代 | 上莞圣旨牌匾
本文出自【照牛排考古】博客,文章不定期更新,转载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www.zhaoniupai.com/kaogu/archives/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