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牛排考古

连平上坪谢氏族谱,连平州志,祠堂考古,乡土文化


抗日战争时韶关疏散对连平的影响

  总督颜以燠的后裔颜本敏先生,出生于1928年,他从旧社会走过来,亲历亲闻过很多连平历史大事件。颜本敏先生在连平中学当过老师,著述甚丰且颇具价值,他在1991年的《连平文史》及《河源文史》文章中,探讨过抗日战争时期韶关疏散对连平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对于我们了解那段历史很有帮助

连平旧事:那些年小日本轰炸连平

  明朝永宣盛世,郑和七次下西洋,花了不少银子,本质上是炫富而已。老牌海盗葡萄牙、西班牙、不列颠、小日本,却在对外殖民扩张中先后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美利坚则凭借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军火生意畸变成新的强盗头。资本主义没有仁义道德的束缚,为自身利益不择手段。

连平旧事:民国时地主的扫墓习俗

  经过几十年的移风易俗,人们对拜山扫墓这件事,看得越来越淡,鞭炮也不让放了。年年回家祭祖,但拜的是谁可能还没搞清楚,加上困难年代简陋的砖石墓碑、破4、老一辈不重视或没有条件重修,有些墓地也就渐渐断了香火,找不到了,或者不知道葬的是谁了。现代的这种极端,与我最近看到的一篇连平旧闻,形成鲜明的对比。

连平旧事:罗仲达县长斗地主

  照牛排曾在《连平中学百年发展简史》中提过连平县长罗仲达集结封建财产创办连平中学的故事,随着手上史料的增多,其为人越发让人扑朔迷离,不知是个啥样的人。罗仲达的老家在广东梅县,他和连平的渊源始于周总理的一个电话。

访连平隆街崧岭沙心谢氏及长沙赖氏

  “崧”通“嵩”,崧岭即高大的山岭,该地名古已有之。长沙,在我的刻板印象里,一直是指湖南长沙,殊不知连平西南部有个长沙村。对于我这个上坪人来说,崧岭和长沙都是陌生的。带着这种陌生,今年春节时,照牛排和朋友来到连平县隆街镇崧岭沙心村和长沙村,实地探访了沙心谢氏和长沙赖氏的祖屋老宅。

上坪谢达英的善行及捡银子传说

  1)2021年国庆前夕,照牛排与几个好友在连平上坪东阳村探访各屋的祠堂,在祖公牌上看到几个族谱中常见的名字——东阳老屋卡祠堂的“宾松公”(谢廷棡),竹园围祠堂的“孔茂公”,他们是上坪谢氏左族仲斌公房枝繁叶茂的六世祖和七世祖。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石门擎屋,用上坪话来说就是池塘“牛大”,用石条打造的祠堂门“溜靓”。

广东连平县历届忠信花灯节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版《连平州志·风俗》曾记载“上元,喜簇花灯,作龙狮各种戏舞,唱采茶歌。”在300年前的连平民间,已有元宵节观赏花灯、舞龙舞狮和唱山歌的风俗。州志里的花灯并未特指忠信花灯,其实古代的中国素有元宵节放假观灯的习俗,花灯最初起源于秦汉时的宫廷,之后流传于达官显贵,乃至民间。

«123456789101112131415»

关于本站 | 照牛排 | 派安盈 | WorldFirst | 微信公众号:iZhaoNiuPai | A | Map | 粤ICP备16052731号 | Powered By Z-Blog |

©2004-2025 照牛排考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