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都离不开一日三餐,“搞食说”、“打斗四”虽难登大雅之堂,但是每到婚丧寿喜、桃花节千人宴、节日庆典时都要吃席。对于连平上坪的饮食文化,族谱上只字未提,州志上也仅有只言片语,也就近二十年来新编的县志和《文化遗产普查》里有一点资料。“连平老八盘”目前风行于县内各个乡镇,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是中原饮食文化与本地物产相结合的产物,但是连平并不能完全代表上坪,上坪老八盘的菜品和做法还是有差别。
▲上坪老八盘
2)“连平老八盘”里有焖鱼、酿豆腐、酸菜炒猪肠,而传统的上坪客家老八盘是这八道菜——薯丝粉、豆腐丝、科圆、白斩鸡、灶鱼、油粿、红焖肉、酸菜(或青菜)。上坪的饮食文化是众多传统文化中传承最好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上坪各个村几乎都有大厨(掌勺者以男士为主),他们做老八盘都有各自的经验和特色。厨师一般不写东西,爱写的人又不会做饭,这似乎成了一种规律。照牛排对吃不太讲究,在吃上面没怎么花心思,只会打下手裹火,也就没学到父辈的做饭手艺,但还是想做点自己不擅长的事,把正宗上坪老八盘的制作方法整理成文字,欢迎指正——
一、【薯丝粉】,上坪人称之为“粉带”,是一种用红薯淀粉制作的粉丝,寓意子孙后代香火相传、绵绵不断,是热情好客的上坪人用老八盘招待客人的第一道菜。在我小时候,一到秋天改完番薯(地瓜),几乎家家都要晒番薯丝粉——先用机器把番薯打烂,然后到小河边在磨房(大木桶)中用布滤渣,待沉淀后获得淀粉,再把淀粉象做肠粉一样蒸成薄片、晾干、切丝、晒干。由于制作过于繁琐,现在上坪只有专业的作坊才会晒番薯丝粉了,做老八盘可以直接买人家晒好的。薯丝粉的做法是,把粉丝简单清洗后捞起,再准备香菇片(浸泡过的干香菇)、鸡杂(煮熟的鸡胗、鸡肠和鸡旺)、冬笋丝、蒜丝、姜末等辅料,辅料可根据个人口味增减。做薯丝粉一定要用煮过白斩鸡的清汤,鸡汤是这道菜的灵魂。准备工作做好后,先放入适量的鸡汤并烧开,再放入上述辅料、盐(汤要稍微咸一点)、花生油,最后放入薯丝粉一起煮,等薯丝粉变软时即可出锅,撒入葱花上席。煮番薯丝粉要多放点油,不能煮太干,不然很容易坨,一般是在客人来齐后现做现吃。
▲上坪老八盘(图源:第一站桃花源农庄)
二、【豆腐丝】,豆腐已有2100多年历史,相传为西汉时由淮南王刘安在组织方士们炼丹时无意中发明。明朝万历年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豆腐的制作方法:“水浸、磑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以前每逢年节,上坪人都要磨豆腐,期间还能喝到正宗的豆浆和豆腐花,勤劳朴实的上坪妇娘伯都会做豆腐。用石膏点过的热豆浆会变成半固态的豆腐花,然后上格划匀,盖上豆腐帕和木板,压实使其成型并沥干水分。几小时后把豆腐划分成大一点的长方块,炸制,豆腐要在宴席前一天炸好(别炸太老)。制作老八盘豆腐丝,需要先将农家自磨的油炸豆腐切丝,再将猪肉丝、鱿鱼丝、香菇丝、冬笋丝、蒜丝等辅料炒好备用。然后起锅烧油,将豆腐丝放入锅中用猛火爆炒,再放入辅料、盐和猪肉汤一起焖煮,直到将猪肉汤焖干,再撒入葱花即可上席。
▲上坪老八盘:豆腐丝(图源:第一站桃花源农庄)
三、【科圆】,“科圆”是上坪客家话,指油炸的肉丸,又称为肉圆,寓意团团圆圆。其做法是,选葱白、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剁成末(葱末要分开来放以免发酵);佐口用少量油煎香,剁成末。把葱末、猪肉末、和佐口混合,并加上适量的番薯粉(淀粉)、盐、五香粉,搅拌均匀,制成肉馅。把肉馅做成乒乓球大小的胚,然后双手沾上清水,把肉丸胚放在手心来回拍打成圆形,一个个摆好。起锅烧油,把肉丸炸至金黄捞出。肉丸要在宴席前一天做好。宴席当天,把炸好的肉丸放锅里煮透即可装盘,最后撒上点葱花上席。“连平老八盘”的白肉丸是蒸的,而“上坪老八盘”的肉丸是煎好后再煮的,吃起来更香。照牛排考古 www.ZhaoNiuPai.com/KaoGu
▲上坪老八盘:肉丸(图源:第一站桃花源农庄)
四、【白斩鸡】,“鸡”与“吉”谐音,在中国文化中,鸡被视为吉祥之禽,寓意万事吉祥如意。白斩鸡起源于清代广东的民间酒楼,食用时随吃随斩,故称“白斩鸡”,又叫“白切鸡”。清人袁枚《随园食单》称之为“白片鸡”,他说这道菜“尤宜于下乡村、入旅店烹饪不及之时,最为省便。煮时水不可多。”选三黄鸡,放血、拔毛、破肚、洗净。把洗好的鸡放锅里,加水没过鸡身的三分之二,用文火煮,期间要不时翻动,让鸡身均匀受热,煮粉带用的鸡胗、鸡肠和鸡旺也在这时放锅里煮熟。鸡煮一个小时左右,煮过格,便可捞起。待鸡完全冷却后再斩块,不然会斩碎。喜欢芹菜的话也可以放一些,洗净切成段,用开水焯熟捞起备用。白斩鸡的灵魂调料是生姜和葱白,把姜剁成末,葱白拍一下切成段,加上盐和花生油,拌匀后淋到鸡块上即可上席。
▲上坪老八盘:白斩鸡(图源:第一站桃花源农庄)
五、【灶鱼】,“灶鱼”是上坪客家话,指油炸的鱼,“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选用大鲩鱼(草鱼)去鳞杀好,鱼胆要完整地取出、扔掉,鱼肉斩成一公分厚的条块,加入适量的淀粉、多放点盐、姜末,拌匀后放油锅里炸,炸老一点。灶鱼也是在宴席前一天做好,宴席当天以黄色吸油纸包裹,用红袋装上席,这个菜时常作为吃不了兜着走的“半餐”,被带回家接细佬哥(给小孩吃)。
▲上坪老八盘:灶鱼(图源:第一站桃花源农庄)
六、【油粿】,油粿是一种用糯米和红薯制作的食品,是上坪客家人办宴席、祭祀、拜神必备之物,皆有美好的寓意——婚嫁、做满月、祝寿及庆典时代表甜蜜幸福的生活,祭祀拜神时祝愿祖先、神灵在另一个世界有美好的生活,并祈求神明的保佑。与上坪客家娘酒一样,油粿一般也是由妇女来制作。选用红心甜薯,先把红薯去皮、煮熟、捣烂,红薯冷却后加入糯米粉、红糖水,拌匀后搓成方形或圆柱形条状,切成5公分长的小段,然后用花生油炸至金黄色(期间用铁漏罩捞出抛几下,再放回去炸,据说会更酥脆)。炸好即可装盘,要立起来放,码实。锅中少放点油、烧热,把花生米放入锅中快速翻炒,煎一分钟左右(以花生哔啵声减弱为准)迅速捞起、去皮,用啤酒瓶碾碎成米粒状,加入白糖拌均匀后,撒在码好的油粿上即可上席。
▲上坪老八盘:油粿(图源:第一站桃花源农庄)
七、【红焖肉】,即红炆肉,是一种红烧猪肉,上坪人称之为“大肉”,寓意大富大贵。要选上好带皮的猪肉,切成二指厚的条块,放锅里用水煮二十分钟。捞起趁热在熟肉上涂抹酱油(要用老抽),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色。然后将猪肉横切成三公分厚的肉块,准备辅料(冬笋切块、蒜头带茎切成两半、浸胀的干香菇)。将猪肉和辅料放入锅中,加适量的盐、酱油和水,炆煮二十分钟,一道香喷喷的红烧炆肉就做成了。红焖肉上桌时,用饭甑蒸的米饭也端上来了,这俩是绝配。
▲上坪老八盘:红焖肉(图源:第一站桃花源农庄)
八、【酸菜(或青菜)】,大肉过后,上坪老八盘的最后一道菜是“杂菜”,一般用腌菜,比较解腻,也可以用时菜(时令蔬菜,办宴席时有什么青菜就用什么青菜)。将时菜洗净、切段,用热油爆炒便成。
据说,上坪老八盘是没有科春的。以往在用正餐前,会让客人“吃半餐”(帮忙做事的祖叔们无此待遇),半餐由四或六个菜组成,而“春”(鸡蛋)是半餐里的一个菜。以前物质条件比较差,吃鸡蛋都是“吃厚餐”了,我记得八九十年代时会把煮熟未剥的鸡蛋整盘端给客人吃,家里人要回避。之后不知何时兴起了科春,并慢慢变成八盘里的一个菜。
【科春】,“科春”是上坪客家话,指油炸的虎皮鸡蛋,又称为黄金科春、迎客科春,寓意顺顺利利。其做法是,把鲜鸡蛋洗净、煮熟,捞出后放凉水里剥壳,沥干水分。起锅烧油,把剥好的鸡蛋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表面形成“虎皮”时捞出。再把炸好的鸡蛋放入锅中,添适量的水、盐、耗油、酱油煮透即可出锅,再撒入葱花上席。科春外焦里嫩有嚼头,水煮过之后也不会上火。
▲科春(图源:第一站桃花源农庄)
3)上坪老八盘看似简单,其实每道菜都有很多细节(比如刀工、火候、食材的选择、配料的比例),非常考验厨师的技艺水平。上坪老八盘各道菜的上菜顺序也有讲究,先给每桌客人端上一壶上坪客家人酿制的娘酒(黄酒),再依次端上薯丝粉、豆腐丝、科圆、白斩鸡、灶鱼、油粿、红焖肉、酸菜(或青菜)。上坪老八盘,荤、素、凉、热菜搭配合理,菜的份量也刚好能满足一桌八个人的饭量,不至于浪费,体现了上坪客家人勤俭持家的美德。
4)最近二十多年来,上坪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摆席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菜式,增加了新的菜品(比如叉烧、科鸭、基围虾、萝卜生、酸菜炒大肠、糖醋排骨等)和汤类(比如猪肚煲鸡汤、排骨汤等,开席时一般先上汤),上坪客家老八盘逐渐演变成“十二盘”、“十四盘”甚至“十六盘”,但是最能唤起上坪人的美食记忆、彰显上坪饮食文化的,还是传统的老八盘。
5)在以前,上坪老八盘通常是在祠堂里设宴,有时也会在围屋的石街巷或祠堂外的地坪上摆席,摆上方桌和条凳(八个人为一席),露天临时垒几个大锅灶为厨房。近年来很多村子在祠堂旁边兴建了宽敞且通风良好的公用厨房,厨师们可以大展身手了。无论谁家办喜事、丧事,同村的人和其它村的亲房祖叔都会过来帮忙,上坪老八盘不仅仅是八道菜,更是上坪客家人淳朴亲情和家族凝聚力的体现。
往期回顾(戳下方标题):
州志-你不知道的雍正《连平州志》 | 揭秘连平起源之迷 |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的区别
牟爷是如何在连平白手起家的 | 《连平州志》卷之一:星野 | 《连平州志》卷之一:舆图
《连平州志》卷之一:八景图 | 连平新八景 | 建置1 | 建置2 | 建置3 | 建置4 | 建置5
《连平州志》卷之二:连平疆域、山川 | 连平风俗
《连平州志》卷之三:连平城池 | 连平公署 | CCTV央视《中国影像方志》连平篇
《连平州志》卷之四:连平学宫先贤先儒 | 祭礼祭品 | 冒籍 | 乡饮酒礼
《连平州志》卷之五:祀典-祭先农坛 | 祭关帝庙 | 贡赋1 | 贡赋2 | 贡赋3 | 贡赋4 | 贡赋5
《连平州志》卷之六:兵防1 | 兵防2 | 津梁 | 秩官 | 选举 | 貤封和乡饮宾
《连平州志》卷之七:人物,宦迹.武绩.人瑞.德量.义略 | 孝行.方正.耆硕.善行.耆寿 | 列女.贤母.寿母
《连平州志》卷之八:物产 | 古迹·寺观.坟墓 | 祥异.饥荒.旱涝.兵事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内管岩石壁记/征浰头祭文/蒙泉记 | 艺文2,鼎建州治碑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3,修岩坡路碑记/重修三多桥记/捐修葫芦峒山路序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4,文山二女墓记/宋故丞相文信公二女墓铭/祭文烈女双正墓文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5,重修州城记/连平州明伦堂记/重建城隍庙记/祝圣寺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6,牟公祠堂记/重修牟公祠序/牟公祠聚元会序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7,连平形胜记/圣迹岩记 | 艺文8,建立义学碑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9,待赠若周何公传(何多才) | 艺文10,黄玫石先生传(黄志正)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1,曾得忠、王问臣合传 | 艺文12,何母颜孺人传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3,刘正烈传、墓、亭 | 艺文14,叶烈妇传
《连平州志》卷之十:诗1,牟应受的诗 | 诗2,何深的诗 | 诗3,颜希圣的诗 | 诗4,连平杂诗
族谱-上坪谢氏历次修谱时间 | 上坪谢氏明清老族谱 | 复渊公迁居上坪的时间
连平上坪谢氏的字辈 | 连平上坪谢氏家约(家训) | 仲辉公的兄弟 | 俊玮公派贤达
上坪谢氏七修谱错漏存疑 | 朝位公文武世家 | 从小水外迁的朝佳公后裔 | 岭下懋年公记
祠堂-上坪谢氏大宗祠历次修缮时间 | 上坪谢氏复渊公祠八修记 | 福珍、福颙公祠及洞主庙 | 上坪四角楼
仲富、仲贵公后裔祠堂分布 | 辉公后裔祠堂分布 | 南逸(俊玮)公祠重修记 | 朝应公祠始建年代初探
俊芳公后裔祠堂分布 | 俊璇公后裔祠堂分布 | 瑄公后裔祠堂分布 | 琪公后裔祠堂分布
连平颜氏府第分布 | 消失的连平学宫 | 消失的福音堂(连平中学前身)
连平谢氏八房祠(芝兰书室) | 连平上坪黄坑屋谢氏诚文公祠 | 2023年连平上坪谢氏祠堂进伙回顾
乡土-连平州城大小及攻城纪事 | 连平历年水灾 | 连平妇女(1946年 | 1928年) | 上坪三洞村办学记
连平革命斗争史 | 神枪手谢泮飘 | 黄埔县长谢静生 | 扬州起义何健生 | 颜伯焘厦门抗英及革职返乡
连平颜氏谁的官衔最高 | 忠信榕树下何氏 | 上坪大事记 | 上坪古代名人录 | 清代武举谢辉扬
下坪文魁丘庄 | 连平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中国高考状元现状) | 连平中学史 | 忠信中学史
蒙泉公剿匪往事 | 大湖寨的翰林曾冠英 | 上坪民意“镇长”谢朝佩 | 颜世清(书画收藏)、颜宝航
连平人民医院首任院长翁润苍 | 缅怀上坪古坑人谢开育 | 连平上坪祠堂文化简述 | 连平客家山歌
连平上坪客家锣鼓(锣鼓乐谱) | 连平过年(春节)风俗 | 十二月节索民谣 | 上坪老八盘 | 上坪粽子
连平上坪西禅寺 | 上坪谢氏十三景 | 下坪八景 | 上坪水口桥的来历 | 上坪街老照片 | 鹰嘴蜜桃史
连平电影院放映史 | 连平丧葬习俗 | 辉公墓(21年 | 24年) | 文龙公历代祖墓考 | 上正继诚公考略
朝征公墓 | 贵东市兴衰 | 新屋厦枫杨古树 | 颜宣甫“重游泮水”
颜检墓的现状和修造故事 | 明代顺阳王朱有烜墓出土记 | 安徽宏村游记 | 后收藏时代 | 上莞圣旨牌匾
本文出自【照牛排考古】博客,文章不定期更新,转载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www.zhaoniupai.com/kaogu/archives/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