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1928年席卷连平、和平、新丰、龙川、紫金、河源等县的饥荒

  得益于改革开放,有了其它生存门路,现在农村里多数人都已经不种田了,粮食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至少是便宜了。一瓶两块钱人民币的矿泉水就能换一斤大米,或者两斤小麦。民国时多数中国百姓以务农为生,土地就是命根子,农民除了遭受地主、土匪、军阀、贪官的层层剥削,还要靠天吃饭。一百多年前的蝗灾、风灾,曾造成东江上游的连平、和平、新丰、龙川、紫金、河源等县早冬两季水稻歉收,第二年夏开始青黄不接,饿殍遍野,就连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1928年山东济南寻找食物的难民.jpg

1928年山东济南寻找食物的难民

  据1927年3月4日的《广州民国日报》报道,在蝗灾之前,东江上游各县盛产谷米,余粮历来都是从河源水路转运卖到省城。1926年各地大丰收,都屯了不少稻谷,所以米价很低,新丰等地每百斤谷只卖1.8元(银元),在河源也不过3元多。当时有新丰人呈请禁止向县外贩卖大米,但民众、河源商民协会乃至广东省政府普遍认为不会有米荒,为促进各县商品交易,允许把谷米卖到河源和广州。

省令施行谷石.jpg

1927年春广东省政府允许外卖谷米

  1928年五、六月间,《广州民国日报》上陆续出现东江上游各县饥荒和赈济的报道——

  ①河源县

  “河源位居东江上游,地质颇沃,居民业农为多,两次收获,足敷养给。迩因频年兵燹,土匪乘机蹂躏,兼以去岁(1927年)蝗虫为灾,收获骤歉,以致米价飞腾。平时斗米仅值七、八毫,现增至二元以上。现查该县存贮谷米无几,一般难民,大起恐慌,纷纷请该地县党部改组会设法维持云。”

1928年河源民食之恐慌.jpg

1928年河源民食之恐慌

  照牛排注:民国时粮食计量容积的换算关系为,1石=10斗=100升=1000合,1石(dàn,担)约为120斤,1斗即12斤。民国时的主流货币是1元面值的袁大头,辅币有铜元(当十文、当二十文等)和银角(壹角、贰角),货币换算关系为,1元=10角=100分=1000厘=1万毫。在1927年蝗灾之前用1.8个银元就能买100斤谷,到了1928年米荒时花2个银元最多只能买到12斤米,即便扣除米与谷的差价,也很离谱。

民国硬通货:面值1元的袁大头

民国硬通货:面值1元的袁大头

  1927年,土匪谢三带100多人抢劫积洞,桂山匪首何壁田率众匪抢劫河源县城商民。同年,驻惠州国民党军第十八师长胡谦派黄冕率领一个团来河源“办清乡”,疯狂镇压农民运动,先后屠杀工农群众300余人。1928年,河源流行霍乱,人称“荔果瘟”,流行时荔果往东江河倒,全县死千人。同年除夕晚,谢三率众匪夜劫半江横輋桐坑周屋。

河源龟峰塔,1934-1939年.jpg

河源龟峰塔,1934-1939年

  ②紫金县

  “紫金县属各处地方,自去年被共祸之后,萑苻遍野,田园荒芜,人民颠沛流离,已著饥馑之象。前日该县商民各界代表张培光等,以灾情重大,特电呈省中当局迅赐赈恤,拨款救济,已志前报。昨筹赈总处据情,经先行拨款8000元,电知该县尅日派员具文到领。于昨29日(1928年5月)赴筹赈总处,将款如数领出,在省购买米石及杂粮一大帮,运回该县赈济。此项义浆仁粟一到该县,一般灾民当咸庆甦生矣!”

广东筹赈总处拨款救济紫金灾民.jpg

1928年广东筹赈总处拨款救济紫金灾民

  按当时的米价,8千现大洋只能买几百斤大米,但换成红薯杂粮就能买到更多。紫金县是较早先行拿到赈灾款的,照牛排估计紫金当时的饥荒状况也很严重,其原因也无非是天灾人祸。

  1927年,紫金共产党人刘琴西等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活捉国民党紫金县长郭民发,之后在炮子一带土改。工农革命军在师长叶镛和党代表徐向前的领导下智取紫金城,活捉国民党紫金县长丘国忠等7人。同年紫金蓝塘元吉、双兴、罗塘、沙塘村流行天花,70%村民患病,病死者众。1928年3月,国民党军黄旭初率部“会剿”海陆惠紫苏区,在南岭、炮子一带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300多人,烧毁民房1500余间,抢走耕牛2000余头。

1928年山东济南饥荒难民帐篷.jpg

1928年山东济南饥荒难民帐篷

  ③龙川县

  “龙川县僻处东江上游,交通不便,多数居民素务农业,惟田少山多、地瘠民众。虽终岁勤劳,年辰顺遂所得之谷粟尚难供给,况去岁早冬两造歉收。早遭虫灾,查一至四区仅收三四成,五至十一区仅收一二成。冬值风雨为祸,致苗莠而不实,间或有收亦不过二三成。更兼岁杪复为大军战场,粮食被虚耗。本年二三月间再遭共匪乘机暴动,迭次蹂躏,如三区鹤市数百商店被洗劫一空,六区背岭百余商店化为灰烬。他如黄石赤岗等处均被骚扰,一再至再,祸不单行,遂形成空前之荒歉。现查龙川县粮食十室九空,谷价每百斤暴涨至十元以上,而外界又无输入,致市面无有粜籴。壮者觅食甲方(参考《从上坪小水村外迁的朝佳公后裔》),老弱者株守待毙,菜色满野,鹄形载道,啼饥之声耳不忍闻。其尤甚者,如三区登云约邓某氏,因籴谷不获,愤而自缢。其他如悬梁投水自尽者时有所闻……”

1928年龙川县因风蝗灾情呈请赈济.jpg

1928年龙川县因风蝗灾情呈请赈济

  1927年春夏之交,连日阴雨,稻田害虫滋生,稻苗尽枯。晚稻开花时,屡起狂风,收成锐减。1928年3月春荒米贵,龙川留省学会黄毅民等请省赈济。5月,龙川县党部改组委员会、维持民食委员会呈请省筹赈总处提前拨款施赈,省里要求将1927年龙川各区的受灾情况查明列表,以凭核汇赈。龙川县公署向殷实大户劝借银元,籴谷平粜。

1928年山东济南饥荒中寻找食物的难民.jpg

1928年山东济南饥荒中寻找食物的难民

  ④新丰县

  据1998年版《新丰县志·大事记》记载:“1926年春旱,至五月端阳节未下雨,新丰大部分农田失收。1928年,县长姚希明请李济琛部黄冕团长来本县主办清乡,枪杀了260多名匪徒。”照牛排考古 www.ZhaoNiuPai.com/KaoGu

饥荒中等待购买面粉的江苏人,1905-1910年.jpg

江苏饥荒中等待购买面粉的人,1905-1910年

  ⑤和平县

  根据和平县长徐炳荣向省当局发出的请赈电报和报纸的新闻,当年饥荒最严重的可能是和平县——“和平山多田少,素称贫瘠(参考《1944年粤北和平县农村生活素描》)。自去年早、冬两造遭虫害风灾失收后,经各界组织民食维持会,并派员晋省向各处请赈,旋以时局影响,卒无效果。现在哀鸿遍野、嗷嗷待哺者,不下十余万家,其最惨者市上无米可买,殷实者束手待毙,贫者日采树叶及野生植物以充饥。甚而因采掘已穷,合家食断肠草而死者,日有所闻。又或食其他不适卫生之食料而死者,亦不知凡几。其最惨者,有县属均石村之廖姓祖孙二人,绝食数日,相抱饿死,数日始觉。又碧坑之黄姓寡妇三人,以饿肠九转,竟相约自缢。他如牵子携女在街叫卖,哀声澈耳,闻者酸鼻。通日米价每斗涨至二元四五,为千百年来所未有。虽有各慈善家集资向各处告籴平粜,无如缓不济急,或因各方面遏籴,民情愈发恐慌,秩序益难维持。现在早稻甫经下种,收获时期尚有七八十天,如不沐仁君子设法拯救,则和邑30万之生灵将无噍类。”

1928年和平县绝粮.jpg

1928年和平县绝粮

  据1999年版《和平县志·大事记》记载:“1927年夏,螟灾,严重失收。8月23日,县署出示布告,灾期内禁止用米或番薯加工粉丝、饼食,禁止经营酒类商品。”大概是因为加工粉丝、饼干和酒要消耗宝贵的粮食。得知和平饥荒后,1928年5月9日,李济深令筹赈总处长伍观淇“从速核议拨款赈济”。

省政府令筹赈处赈济和平县灾情.jpg

省政府令筹赈处赈济和平县灾情

  ⑥连平县

  粤赣交界的“连平县……田畴极少,素为粤省贫瘠之区。该县自去岁螟蝗为灾,春秋两造禾稻均成歉收,今年入春以来又顿呈米荒。查普通食米价格,比往年涨贵三倍,米珠薪桂,实为数百年所仅见。一般贫民无处觅食,日惟挖掘树根充饥,加之盗匪纵横,四处劫掠,天灾匪祸,真有民不聊生之概。昨29日,该县团局商会颜菊泉等,特邮电呈省当局,恳迅予设法拨款办米急赈,以救灾黎云。”

1928年连平县米荒惨状.jpg

1928年连平县米荒惨状

  赈灾没那么容易,一方面汇总各区的详细灾情,经连平县公署查勘明确后向省里及筹赈总处请赈,后续省里还要派人来调查核实才会拨款赈济,灾民要先忍耐。另一方面,县里也想办法,比如清查并调用连平县内各种公仓、义仓的存粮,向有钱的绅士募捐,开办平糶。由于各路军队驻扎连平时曾多次开仓供给(参考《1920年代军阀混战的紫金县》),此时连平县的存粮早已被挪用干净,饥民嗷嗷待哺。

1928年连平米荒赈灾情况.jpg

1928年连平米荒赈灾情况

江苏饥荒中难民营里的人.jpg

江苏饥荒中难民营里的人,1905-1910年

往期回顾(戳下方标题):
  州志-你不知道的雍正《连平州志》揭秘连平起源之迷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的区别
    牟爷是如何在连平白手起家的《连平州志》卷之一:星野《连平州志》卷之一:舆图
    《连平州志》卷之一:八景图连平新八景建置1建置2建置3建置4建置5
    《连平州志》卷之二:连平疆域、山川连平风俗
    《连平州志》卷之三:连平城池连平公署CCTV央视《中国影像方志》连平篇
    《连平州志》卷之四:连平学宫先贤先儒祭礼祭品冒籍乡饮酒礼
    《连平州志》卷之五:祀典-祭先农坛祭关帝庙贡赋1贡赋2贡赋3贡赋4贡赋5
    《连平州志》卷之六:兵防1兵防2津梁秩官选举貤封和乡饮宾
    《连平州志》卷之七:人物,宦迹.武绩.人瑞.德量.义略孝行.方正.耆硕.善行.耆寿列女.贤母.寿母
    《连平州志》卷之八:物产古迹·寺观.坟墓祥异.饥荒.旱涝.兵事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内管岩石壁记/征浰头祭文/蒙泉记艺文2,鼎建州治碑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3,修岩坡路碑记/重修三多桥记/捐修葫芦峒山路序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4,文山二女墓记/宋故丞相文信公二女墓铭/祭文烈女双正墓文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5,重修州城记/连平州明伦堂记/重建城隍庙记/祝圣寺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6,牟公祠堂记/重修牟公祠序/牟公祠聚元会序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7,连平形胜记/圣迹岩记艺文8,建立义学碑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9,待赠若周何公传(何多才)艺文10,黄玫石先生传(黄志正)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1,曾得忠、王问臣合传艺文12,何母颜孺人传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3,刘正烈传、墓、亭艺文14,叶烈妇传
    《连平州志》卷之十:诗1,牟应受的诗诗2,何深的诗诗3,颜希圣的诗诗4,连平杂诗
  族谱-上坪谢氏历次修谱时间上坪谢氏明清老族谱复渊公迁居上坪的时间
    连平上坪谢氏的字辈连平上坪谢氏家约(家训)仲辉公的兄弟俊玮公派贤达
    上坪谢氏七修谱错漏存疑朝位公文武世家从小水外迁的朝佳公后裔岭下懋年公记
  祠堂-上坪谢氏大宗祠历次修缮时间上坪谢氏复渊公祠八修记福珍、福颙公祠及洞主庙上坪四角楼
    仲富、仲贵公后裔祠堂分布辉公后裔祠堂分布南逸(俊玮)公祠重修记朝应公祠始建年代初探
    俊芳公后裔祠堂分布俊璇公后裔祠堂分布瑄公后裔祠堂分布琪公后裔祠堂分布
    连平颜氏府第分布消失的连平学宫消失的福音堂(连平中学前身)
    连平谢氏八房祠(芝兰书室)连平上坪黄坑屋谢氏诚文公祠2023年连平上坪谢氏祠堂进伙回顾
  乡土-连平州城大小及攻城纪事连平历年水灾 | 连平妇女(1946年1928年) | 上坪三洞村办学记
    连平革命斗争史神枪手谢泮飘黄埔县长谢静生扬州起义何健生颜伯焘厦门抗英及革职返乡
    连平颜氏谁的官衔最高忠信榕树下何氏上坪大事记上坪古代名人录清代武举谢辉扬
    下坪文魁丘庄连平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中国高考状元现状) | 连平中学史忠信中学史
    蒙泉公剿匪往事大湖寨的翰林曾冠英上坪民意“镇长”谢朝佩颜世清书画收藏)、颜宝航
    连平人民医院首任院长翁润苍缅怀上坪古坑人谢开育连平上坪祠堂文化简述连平客家山歌
    连平上坪客家锣鼓锣鼓乐谱) | 连平过年(春节)风俗十二月节索民谣上坪老八盘上坪粽子
    连平上坪西禅寺上坪谢氏十三景下坪八景上坪水口桥的来历上坪街老照片鹰嘴蜜桃史
    连平电影院放映史连平丧葬习俗 | 辉公墓(21年24年) | 文龙公历代祖墓考上正继诚公考略
    朝征公墓贵东市兴衰新屋厦枫杨古树颜宣甫“重游泮水”
    颜检墓的现状和修造故事明代顺阳王朱有烜墓出土记安徽宏村游记后收藏时代上莞圣旨牌匾


本文出自【照牛排考古】博客,文章不定期更新,转载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www.zhaoniupai.com/kaogu/archives/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