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不干正事,宠信宦官刘瑾,自封威武大将军并御驾亲征,以为自己是永乐皇帝。此时粤赣闽等地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谢志山、池仲容、龚福全、詹师富等人为匪称王,攻城掠地。
兵者,诡道也。浙江余姚人王守仁(1472-1529年)深谙此道,诡计多端,并受到兵部尚书王琼一贯的赏识,于正德11年(1516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南安、赣州。池仲容显然低估了王守仁,被老王以招安之名,诱杀于赣州祥符宫。被杀时间是正德13年(1518年)正月初三,正过年时,斩首行动只是开始,池大鬓的浰头老巢很快面临灭顶之灾。
▲池仲容故居遗址(池屋垅)
为便于调度各方兵力,在剿灭詹师富之后,王守仁疏请旗牌,并改兵制(25人为伍,2伍为队,4队为哨,2哨为营,3营为阵,2阵为军,可以不听朝廷的指挥),手握“虎符”的王守仁一度成为粤赣两地的最高军政长官(有点像唐代的节度使)。池仲容被杀几天后,正月初七,王守仁调令各路兵马同时杀入池仲容的三浰老巢。其中——
广东惠州知府陈祥率第三哨从龙川县和平都入巢,江西赣州卫指挥佥事姚玺率第六哨从龙川县乌虎镇入巢,赣州卫千户孟俊率第八哨从龙川县平地水入巢,赣州卫指挥佥事余恩率第五哨从龙南县高沙堡入巢、赣州府推官危寿率第七哨从龙南县南平入巢,赣州知府邢珣率第二哨从龙南县太平堡入巢,守备南赣指挥使郏文率第一哨从龙南县冷水迳入巢,南安知府季敩率第四哨从信丰县黄田冈入巢,南康县丞舒富率第九哨从信丰县乌迳入巢,南赣巡抚王守仁率官兵从龙南县冷水迳直捣下浰大巢。
▲和平县浰源镇曲潭村
蒙在鼓里的起义军,被老王杀了个措手不及,先后有38个巢穴被攻破——
正月初七破15巢:由千余精锐据险把守的上浰、中浰、下浰大巢首先被余恩、危寿、孟俊率军攻破。其后,知府陈祥兵破热水巢、五花障巢,指挥姚玺兵破淡方巢、石门山巢、上陵巢、下陵巢,知府邢珣兵破芳竹湖巢、白沙巢,守备指挥郏文兵破曲潭巢、赤塘巢,知府季敩兵破布坑巢、三坑巢。
正月初九破6巢:知府陈祥兵破铁石障巢、羊角山巢并缴获金龙霸王池仲容的印章和旗袍,知府邢珣兵破黄田坳巢,指挥姚玺兵破岑冈巢,指挥余恩兵破塘合洞巢、溪尾巢。
正月初十破2巢:千户孟俊兵破大门山巢,推官危寿兵破镇里寨巢。
正月十一破9巢:知府邢珣兵破中村巢(连平上坪中村?),守备郏文兵破半迳巢、都坑巢、尺八岭巢,知府季敩兵破新田迳巢、古地巢,指挥余恩兵破空背巢,县丞舒富兵破旗岭巢、顿冈巢。
正月十三破4巢:千户孟俊兵破狗脚坳巢、水晶洞巢、五湖巢、蓝州巢(连平内莞蓝州?)。
正月十六破2巢:推官危寿兵破风盘巢、茶山巢(连平溪山丰盘、茶山?)。
此后,各巢奔散的起义军约800余人啸聚于九连山,王守仁安排700精锐伪装后混入起义军中,被里外夹击的起义军再度溃散。正月二十五至二月底,起义军有的被绞杀于五花障、白沙、银坑水、乌虎镇、中村、北山和风门奥,还有300多逃到上坪、下坪(连平上坪、下坪?)、黄田坳、铁障山、乾村、梨树(礼士)、芳竹湖、北顺、和洞、水源、长吉、天堂寨等地。正月二十七日,赣州推官危寿率部覆贼于中村等处,擒斩池仲容的弟弟池仲宁、池仲安。至三月初三,起义军基本被擒杀殆尽,张仲全等被胁迫落草的在登记后被安插在白沙。
▲龙南玉石岩王守仁《平浰头碑》
自正月初七至三月初八两个月来,王守仁共捣毁38处巢穴,擒斩大贼首29名颗,次贼首38名颗,从贼2006名颗,俘获贼属男妇890名口,缴获牛马122只匹,器械赃仗2870件把,赃银70两,烧毁贼巢房屋、禾仓共2360间。所谓“擒斩”,就是抓获并砍头,征浰头起义时被砍头的就有两千多人,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远不止于此,王守仁曾说正月初七那天“其余坠崖填谷死者,不可胜计”。在池仲容的老家(今和平县浰源镇曲潭村)有个叫“杀人坑”的地方,相传王阳明剿灭池仲容农民起义军后,因担心曲潭人继续作恶,以剿匪胜利每人奖赏半斤猪肉、两斤大米为由,在黄江围大肆诱杀普通百姓,以致于王江围屋前的两口池塘堆满尸体而无噍类。
▲王守仁《阳明全书·浰头捷音疏》
同年三月十五,王守仁班师至龙南,在玉石岩写下《平浰头碑》。四月二十日,王守仁在给正德皇帝的《浰头捷音疏》中说:“大贼池仲容等荼毒万民,骚扰三省,阴图不轨,积有年岁,设官僭号,实怀僭拟割据之志,罪恶滔天,比之上犹诸贼尤为桀骜难制。”五月初一,作《添设和平县治疏》,不久后,明朝廷批准割龙川县和平都、仁义都、广三图及河源县惠化都鼎建和平县,以加强民风教化和封建统治。按类似的套路,王守仁先后剿匪并奏设了福建平和县、江西崇义县,还顺手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讽刺的是,终武宗一朝,王守仁的战功并未得到朝廷的封赏,直到炼丹皇帝登基后才得以加官晋爵。
▲和平县西门及城墙,摄于1933年
正如王阳明所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以照牛排的理解,心中贼大概是指做贼之心——若不是被逼得没办法,谁又愿意落草为寇呢?王守仁虽然铲平了浰头贼巢,曲潭池氏及其他原住民也已绝户,但明代中叶以来的黑暗统治并无改观,所以故事远未结束。
据1556年版嘉靖《惠州府志·兵防》记载:“浊溪,在仁义都,僻险可据,先年贼首谢祥在山立巢,正德四年(1509年)抚平之。浰头……故贼首池仲容等巢穴。乃若岑冈北通龙南上、下沥及安远黄乡保等处,旧为抚贼李鉴巢穴,鉴死,子文彪复乱,今稍听抚。”浊溪,又名澄溪(乾隆28年时有邮传‘澄溪铺’),是一条长约10公里的小溪,由现在和平礼士镇梅坝村流经澄心村、大房村和三联村,过礼士街镇后流向东源船塘,澄溪流域的数千居民多为谢氏、黄氏和肖氏。澄溪位于偏僻群山之间,可谓易守难攻,王守仁为了官府“抚巢”,曾经修过一条经过和平县城南门、合水渡、石人坑、杨峒、梨树下(礼士下)、浊溪、黄竹坑、石头塘等铺而达龙川县的山路(乾隆时已改道英豪岭)。
▲和平县礼士镇澄溪(浊溪)
谢祥(1478-1537年),高大魁梧,孔武有力。和平澄溪谢氏流传着不少谢祥的故事,据谢石林先生说,祥公可能早在明朝弘治年间就已在浊溪秘密参与农民起义活动(这与池仲容的起义时间吻合),澄心村苏坑隐蔽的花树下还建有打铁造兵器的“兵工厂”(村民建房时曾挖出好多木炭屎)。在王阳明围剿三浰农民起义军之前,祥公的家室还在湖坑(大湖寨一带)。
据嘉靖《惠州府志》和2000年版《河源县志》记载,正德二年至正德四年,河源人林贵与谢祥曾领导农民起义,都被镇压。
▲嘉靖《惠州府志》记载浊溪谢祥和岑冈李鉴
▲2000年版《河源县志》 记载林贵和谢祥
正德十三年,王守仁攻破池仲容的38个巢穴中,虽未包括浊溪,但谢祥也受到牵连,王守仁的上疏中也有残余起义军逃往梨树(礼士)的记载。相传谢祥被官兵从大湖追到浊溪,他在浊溪下村(今大房村)水口处空手断树拦路,草鞋反着放,利用黄蜂窝,得以摆脱追兵。此后,谢祥在浊溪下村落居,据说在祠堂后山隐蔽处挖了个三米长的保命山洞。照牛排考古 www.ZhaoNiuPai.com/KaoGu
▲和平县浊溪峒图
嘉靖八年(1529年),52岁的谢祥有中馈六佐,并育有8子(澄溪八房谢),除老大、老二已娶妻生子外,余皆年幼,考虑到自己疾病多端,谢祥开始提前为诸子均分田产。8年后,谢祥寿终正寝,被安葬在大湖寨附近。其原配朱氏的“鲤鱼上水”墓地用砖头封碑至今,据说要等族人出县令才会解封。
▲谢祥夫妇为八个儿子分产业,图源:谢石林
据乾隆28年(1763年)徐廷芳所续《和平县志·事纪》,和平建县之初,谢凤胜围攻和平城。嘉靖30年(1551年),贼首李文彪、谢恕作乱:“初,池仲容之党有七巢,王守仁计平其五,遂下招抚之令,而李鉴犹据岑冈,谢祥据浊溪。是时鉴之子文彪、祥之子恕,抚叛不常,大为民害。”此时谢祥已去世十余年,他的第二个儿子谢仁恕(元魁)接班,李鉴的儿子李文彪也是子承父业,他们时而接受朝廷招安,时而反叛。
▲嘉靖30年李文彪、谢恕作乱
明朝嘉靖戊午(1558年)盗贼猖獗,和平、长吉(隆街、田源)、翁源和龙川的匪寇相互勾结,一出动就是上万人,所到之处马牛掳掠殆尽、田地荒芜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和平县惠化上坪保障寨的谢襄(号蒙泉)也在此时初露锋芒。嘉靖40年夏,贼首张琏、徐仁器等劫龙川。嘉靖45年,龙南下历的赖清规、高砂的谢允樟与和平岑岗的李文彪合伙劫掠龙川、信丰和安远,被抗倭名将吴百朋征剿,其后设立定南县,李文彪接受招安后离开岑冈。
▲隆庆初年谢浩、李伶革面投诚
到了隆庆初年(1568年),浊溪谢恕之子谢浩因与杨峒相讐[仇]杀而逐渐衰落,李文彪之子李伶也已困踬,都开始洗心革面投诚。此后,万历年间江月照踞岑冈,崇祯年间陈万在九连担杆滩起义。王守仁恐怕不会想到,自己奏设的和平县,在百余年后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分出去一大块——在平定陈万起义后,割和平县惠化图、翁源县银梅铺和东桃铺、长宁县长吉图二都、河源县忠信图而建连平州。建治、武力和教化只能减少匪患,无法杜绝,满清和民国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文/连平上坪 谢添泉)
往期回顾(戳下方标题):
州志-你不知道的雍正《连平州志》 | 揭秘连平起源之迷 |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的区别
牟爷是如何在连平白手起家的 | 《连平州志》卷之一:星野 | 《连平州志》卷之一:舆图
《连平州志》卷之一:八景图 | 连平新八景 | 建置1 | 建置2 | 建置3 | 建置4 | 建置5
《连平州志》卷之二:连平疆域、山川 | 连平风俗
《连平州志》卷之三:连平城池 | 连平公署 | CCTV央视《中国影像方志》连平篇
《连平州志》卷之四:连平学宫先贤先儒 | 祭礼祭品 | 冒籍 | 乡饮酒礼
《连平州志》卷之五:祀典-祭先农坛 | 祭关帝庙 | 贡赋1 | 贡赋2 | 贡赋3 | 贡赋4 | 贡赋5
《连平州志》卷之六:兵防1 | 兵防2 | 津梁 | 秩官 | 选举 | 貤封和乡饮宾
《连平州志》卷之七:人物,宦迹.武绩.人瑞.德量.义略 | 孝行.方正.耆硕.善行.耆寿 | 列女.贤母.寿母
《连平州志》卷之八:物产 | 古迹·寺观.坟墓 | 祥异.饥荒.旱涝.兵事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内管岩石壁记/征浰头祭文/蒙泉记 | 艺文2,鼎建州治碑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3,修岩坡路碑记/重修三多桥记/捐修葫芦峒山路序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4,文山二女墓记/宋故丞相文信公二女墓铭/祭文烈女双正墓文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5,重修州城记/连平州明伦堂记/重建城隍庙记/祝圣寺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6,牟公祠堂记/重修牟公祠序/牟公祠聚元会序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7,连平形胜记/圣迹岩记 | 艺文8,建立义学碑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9,待赠若周何公传(何多才) | 艺文10,黄玫石先生传(黄志正)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1,曾得忠、王问臣合传 | 艺文12,何母颜孺人传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3,刘正烈传、墓、亭 | 艺文14,叶烈妇传
《连平州志》卷之十:诗1,牟应受的诗 | 诗2,何深的诗 | 诗3,颜希圣的诗 | 诗4,连平杂诗
族谱-上坪谢氏历次修谱时间 | 上坪谢氏明清老族谱 | 复渊公迁居上坪的时间
连平上坪谢氏的字辈 | 连平上坪谢氏家约(家训) | 仲辉公的兄弟 | 俊玮公派贤达
上坪谢氏七修谱错漏存疑 | 朝位公文武世家 | 从小水外迁的朝佳公后裔 | 岭下懋年公记
祠堂-上坪谢氏大宗祠历次修缮时间 | 上坪谢氏复渊公祠八修记 | 福珍、福颙公祠及洞主庙 | 上坪四角楼
仲富、仲贵公后裔祠堂分布 | 辉公后裔祠堂分布 | 南逸(俊玮)公祠重修记 | 朝应公祠始建年代初探
俊芳公后裔祠堂分布 | 俊璇公后裔祠堂分布 | 瑄公后裔祠堂分布 | 琪公后裔祠堂分布
连平颜氏府第分布 | 消失的连平学宫 | 消失的福音堂(连平中学前身)
连平谢氏八房祠(芝兰书室) | 连平上坪黄坑屋谢氏诚文公祠 | 2023年连平上坪谢氏祠堂进伙回顾
乡土-连平州城大小及攻城纪事 | 连平历年水灾 | 连平妇女(1946年 | 1928年) | 上坪三洞村办学记
连平革命斗争史 | 神枪手谢泮飘 | 黄埔县长谢静生 | 扬州起义何健生 | 颜伯焘厦门抗英及革职返乡
连平颜氏谁的官衔最高 | 忠信榕树下何氏 | 上坪大事记 | 上坪古代名人录 | 清代武举谢辉扬
下坪文魁丘庄 | 连平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中国高考状元现状) | 连平中学史 | 忠信中学史
蒙泉公剿匪往事 | 大湖寨的翰林曾冠英 | 上坪民意“镇长”谢朝佩 | 颜世清(书画收藏)、颜宝航
连平人民医院首任院长翁润苍 | 缅怀上坪古坑人谢开育 | 连平上坪祠堂文化简述 | 连平客家山歌
连平上坪客家锣鼓(锣鼓乐谱) | 连平过年(春节)风俗 | 十二月节索民谣 | 上坪老八盘 | 上坪粽子
连平上坪西禅寺 | 上坪谢氏十三景 | 下坪八景 | 上坪水口桥的来历 | 上坪街老照片 | 鹰嘴蜜桃史
连平电影院放映史 | 连平丧葬习俗 | 辉公墓(21年 | 24年) | 文龙公历代祖墓考 | 上正继诚公考略
朝征公墓 | 贵东市兴衰 | 新屋厦枫杨古树 | 颜宣甫“重游泮水”
颜检墓的现状和修造故事 | 明代顺阳王朱有烜墓出土记 | 安徽宏村游记 | 后收藏时代 | 上莞圣旨牌匾
本文出自【照牛排考古】博客,文章不定期更新,转载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www.zhaoniupai.com/kaogu/archives/269.html